第01版:头版
把稳“接力棒” 阔步小康路
开栏语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是14亿中国人民的共同期盼。千年梦想,今朝梦圆。在喜迎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本报自今日起,在“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栏目开设“同心奔小康”子栏目,走进农村社区、贴近人民群众,记录时代壮举,聆听幸福声音,讲述小康故事,生动展示人们身边和眼中的显著变化,形象反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给人民群众带来的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把稳“接力棒” 阔步小康路
2019年4 月,经省政府批准,左权县退出贫困县序列。
2020年7月,最后的84户160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户“两类户”风险解除率达到100%。
2017年、2018年、2019年,左权县连续三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被省、市评为好的等次。
2020年,左权县光荣成为全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试点县。
从全面脱贫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再到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左权县善始善终,善作善成,唱响了脱贫攻坚最强音,迈出了坚实的“小康步伐”。
创新利益联结机制
针对“贫困户与新型经营主体联结不够紧密”的问题,左权县探索合作社吸纳贫困户与政府扶持合作社相结合的新路子——“身股”制。
具体做法是,由政府出台激励机制,扶持大户、企业家等定向组建土地整治、造林绿化和农建水保等三类专业合作社(工程队),把新农村建设、荒山绿化等政府性工程的市场,让渡给贫困人群。政府出台管理办法、招投标暂行办法等系列配套制度,要求每支专业队以“身股”形式吸纳贫困劳动力,数量不低于用工总数的60%,且工程投资总额的45%用于支付贫困劳动力工资,分配盈余中的60%以上必须按成员劳动力交易量返还成员,劳务收入以一卡通形式直付到贫困人口。
目前,全县已组建各类脱贫攻坚合作社(工程队)112支,吸纳贫困劳动力2016人,累计下放各类工程投资款5103万元,可带动参与贫困人口年均增收3000元以上。
创新深度贫困帮扶模式
作为太行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左权县贫困人口多、贫困面积广、贫困程度深,本级财政支持脱贫攻坚投入有限,巩固脱贫成果难度较大。该县创新帮扶模式,通过引进特色优势产业,增强扶贫内生动力;通过缴纳扶贫救助责任险,确保贫困户脱贫不返贫。
大力发展光伏扶贫产业,实行深度帮扶。一户光伏工程,成本达3万余元,政府补贴8000元,帮扶单位出资3000元,农户再贷款2万元由政府贴息,农户只需自己出资5000元。装上的光伏板使用寿命长达25年,十年内免费维修。这样算下来,农户坐在家里每年就有7000元的收入。左权县共建设100千瓦村级光伏电站50座,建设联村光伏扶贫电站46.4兆瓦。按照光伏收益累计到村率不低于85%和光伏扶贫收益的80%用于贫困人口承担公益岗位工资和参加村级公益事业劳务费用的要求,129个贫困村集体经济实现稳定增收,每年光伏集体收益至少20万元。
返贫责任救助,为稳定脱贫提供兜底保障。从2017年开始,左权县连续四年为建档立卡已脱贫贫困人口缴纳扶贫救助责任险。因意外、因灾、因病、因学等原因造成返贫的,将得到及时救助,确保贫困户脱贫不返贫。
创新精准帮扶工作抓手
左权县始终秉持“以户为基”的脱贫理念,将到村到户到人精准识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根本路径。
在识贫上,坚持做到动态调整、综合研判。在帮扶上,创新设计“在村常驻贫困户、非贫困户,在外居住贫困户、非贫困户”四种表格,一户一户摸底对接落实,有劳动能力的必须有产业帮扶措施,劳动力不足或无劳动能力的必须有兜底保障措施,做到了帮扶不漏一村、不落一人。在退出上,按照先易后难原则,不够条件的绝不退出,勉强达到条件的也不退出,保证了真脱贫、脱真贫。
创新帮扶队伍管理机制
为确保驻村帮扶队伍下得去、呆得住、起作用,左权县完善了驻村工作队员和农村第一书记管理制度,制定出台《左权县驻村帮扶“双擎”管理模式》等文件,深化驻村帮扶“六大行动”。
推行干部驻村帮扶工作联系卡,作为驻村干部的联系“名片”、帮扶工作的指导手册、组织管理的有力载体,进一步加强驻村工作队与县直有关部门的联系协作。
健全省市县三级驻村工作队临时党组织,全县成立临时党委、乡镇成立临时党支部,切实加强省市县三级驻村干部的内部联系、自我管理和党的领导。
完善驻村帮扶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推行县驻村办与省市驻县大队相互列席例会制度,进一步加强县级属地管理与省直、市直驻县帮扶工作大队管理的联动配合。
加快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
左权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试点县为契机,持续巩固脱贫成效,以“四化联动”为引领,加快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
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制度化。左权县将建立常态长效扶持政策作为产业振兴的突破口,聚焦重点领域,连续三年安排项目、连续三年培训技能、连续三年奖补兑现,下力解决农业产业结构不优、链条不长、带动不强问题,切实推动县域农业产业发展壮大、农民经营性收入持续增长。一是走有机旱作之路,确定了“两带十片区”空间布局。二是建中药材大县,带动农业结构反转、产值翻番、效益倍增。三是推融合发展模式,推进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提升农业经济活力与竞争力。四是树“五品”新品牌,大力推进农副产品精深加工,重点打造太行冰酒、太行明珠即食小米粥、“红不落”果干、“馨源丰”有机茶叶、太行沙棘汁“五品”,提升品牌农产品增收带富能力。
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化。以“八普及”为标准建设百处太行山村,以“六达标”为标准建设千处特色民宿,以“水系连通试点县”创建为标准全流域治理清漳河,以“三性一型”为标准打造太行新走廊,以“绿化、彩化、财化”为标准推动生态绿化,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全面提升群众幸福感、满意度。
推进乡村治理堡垒化。乡村是社会治理的重心,是服务群众的前沿,下一步,左权县将把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作为主攻方向,努力建设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乡村社会。推进平台建设,全面加快村民自治、乡贤治理、便民服务平台建设。激发干事激情,让村干部卸下思想包袱、放开手脚干事创业。铺开“三零”创建,营造平安稳定的硬环境、好环境。
推进农村资源激活市场化。按照省委、省政府“靠改革增加财产性收入”要求,以市委、市政府推进的“五地一产”入市改革为抓手,明确了“三乡(镇)六试点”思路,全力探索农村资源入市改革的新经验、新路径,为全面推开改革指路引航。
今朝决胜后,再越万重山。“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左权县把稳“接力棒”,深入谋划、大胆探索,承担起为全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试点示范的重任,阔步迈向新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