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崛起战略背景下山西新兴产业承接与优化布局研究
卫 薇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上,就中部六省如何加快发展提出八点意见,其中,第四点是“积极承接新兴产业布局和转移”。山西要基于发展现实,推进新兴产业的承接与布局。
一、承接什么样的新兴产业
引进适合本地发展阶段的产业,有效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从引进企业角度看,主要是能否获得成长的机会,原材料获得是否便利、配套企业是否完备、物流通道是否便捷等。从承接地角度看,主要是有无承接新兴产业企业的能力,是否有充裕的本领域人才、是否有完善的金融市场、是否有较为完备的产业生态。以光伏产业发展为例,长治市在光伏领域有中科潞安、高科华烨等重点企业,形成了硅料—铸锭(拉棒)—切片—电池片—电池组件—应用系统较为完备的光伏产业链。基于光伏产业有一定的发展基础,应当引进高水平的LED芯片技术研发团队或硅料、切片等环节的配套企业,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构建更加自主可供的产业生态。
积极申请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截至目前,华北地区只有一家——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2012年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2014年,国务院批准《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这是三省共同探索合作的发展路径,重点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体系,推进三省交界地区优势互补、协同创新,推动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从九年的发展历程看,运城市的氧化铝—电解铝—铝的深加工产业链未能建成预期效果,不仅铝系深加工产品没有形成规模打出品牌,而且由于新疆、宁夏等地的电价更优惠,电解铝的产能逐步流失。当前运城市的道路有两条:一是继续围绕铝做深做细做强终端的各类铝制品;二是放弃铝产业,“腾笼换鸟”,在我省确定的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中选择一两个新兴产业加以培育或积极引进相关的龙头企业和配套企业。
二、科学合理布局新兴产业
布局新兴产业,既要把准新兴产业发展趋势,又要基于山西实际情况。总的思路是:按照“十四五”一主三副六市域中心的空间布局,充分发挥太原都市区和三个副省域中心的作用,四个片区结合本地区的产业发展现状,通过深入调研和分析其他地区发展的经验教训,在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中,选择优选发展的产业。
(一)太原都市区重点发展信创等产业
重点发展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先进轨道交通装备、煤机智能制造、生物基新材料、碳基新材料、通用航空。
太原作为省会城市要着力发挥创新引领、凝聚带动作用,在产业转型发展的突破口上下功夫。依托中国电子信创产业园、百信等,加快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集群化发展。推进中电科碳化硅、太钢高端碳纤维等项目,加快新材料产业发展。以链式思维推进产业发展,适度补齐着力加强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特种金属材料、新型化工材料、生物基新材料、新型电子信息产品制造等产业链。
在太原北部,依托不锈钢园区、阳曲产业园区等,发展高端制造业和新材料产业。阳曲产业园区主要围绕先进装备制造业、健康食品工业、综合智慧能源产业等发展。不锈钢园区和太钢共同推进不锈钢深加工,发展新材料合成加工产业,构建较为完整的产业集群。
在太原南部,依托综改示范区的重点园区之一——潇河产业园区,推进江铃重汽配套产业园项目、比亚迪动力电池组装生产项目、山西铁道通号技术研究院项目等。发展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航空新材料等新兴产业。
在太原东部,依托山大高教片区、晋中大学城等教育资源,着力发展一批创意设计、高端咨询产业。专业设置方面要围绕有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进行改进教学或开设新科,培育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所需人才。学院设置方面,要与太原转型发展的实际相匹配。高校布局方面,要加大理工类大学综合实力的提升。
(二)大同侧重发展新能源产业
重点发展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
大同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快重塑科技大同北方总部基地项目、中植一客新能源商用车整车研发制造基地等重大项目建设,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新荣经济技术开发区所在区域拥有两条全国唯一资源量稀少的大鳞片石墨矿带,主要生产石墨电极等碳素材料,构建起压型、焙烧、浸渍、石墨化和机加工完整的生产链条,形成以新成新材料有限公司为龙头,新银碳素有限公司、大同新荣和炭素有限公司、宇林德炭材料有限公司、大同市腾扬科技有限公司、大同通扬碳素有限公司等11家企业配套加工的产业集群。
左云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山西大同低变质烟煤清洁利用示范项目为核心,重点发展煤基清洁能源和煤基石化产业。示范项目主要建设并运营40亿方/年煤制天然气,项目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投产后年均销售收入85.3亿元,年均利税20余亿元,项目直接用工2500余人,带动就业上万人,当地居民生活水平得到较大改善。
(三)长治侧重发展光伏等产业
重点发展光伏、半导体、信创、现代医药和大健康等产业。
长治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山西中科潞安紫外光电科技公司和山西中科潞安半导体技术研究院推进年产3000万颗紫外LED芯片线及配套。山西中泽聚能新能源有限公司生产的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因循环寿命长、耐寒性强、安全性能高等性能深受市场欢迎。
龙芯(长治)信创园区引进量子芯云、神州数码、中关村创客小镇等企业,形成从芯片、硬盘、主板生产到系统集成、整机制造的完整信创产业链,构建企业与人才教育联盟、信创基金等相互协作的产业生态。
(四)临汾侧重发展高端装备等产业
重点发展高端装备、生物技术、新材料等产业。
在临汾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华翔煤矿、埠瑞联特煤机、西山煤电、道胜煤机为主重点发展“三机一架”(刮板运输机、采煤机、掘进机、液压支架)的研发和制造,加快推进西山煤电矿山采掘设备检修中心项目、埠瑞联特煤机装备制造项目等建设,加快煤矿采掘机器人项目招引建设,提高煤机装备智能化水平,形成晋南乃至山西煤机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在霍州开发区,以泰富集团高端装备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为龙头,依托智能再制造研究院、鑫矩公司智能再制造产业的核心技术,布局液压件及工程机械制造项目、高端装备零部件制造项目、煤矿刮板输送机制造基地项目、装备制造+信息化自动化特色产业园、新能源矿用(物料、人员)运输汽车研发制造项目等煤机装备制造产业链,全力打造华北、西北区域高端煤机装备制造全产业链基地。
在安泽开发区,侧重发展现代医药和大健康产业链。以岳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和其他医药企业为主体规划在现代医药园启动区内建设连翘生产基地及特色中药材康养小镇,打造集连翘加工、国家中药材储备、旅游、特色康养、中药材商务集散地为一体的中药材现代医药园区。
在曲沃开发区,以晋南钢铁集团、通才工贸为主发展特种金属新材料产业,重点研发轨道交通用高品质齿轮钢、轴承钢、高端焊丝、高强抗震钢筋、高压电力铁塔用角钢等特种金属新材料。以闽光焦化为主研发碳基新材料产品,通过焦化行业精深加工,完善煤—焦化—针状焦—碳基负极新材料产业链,发展锂离子电池高性能负极材料(石墨、硅碳)等碳基新材料。
作者单位: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山西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科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