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版
信仰唤醒使命
本报记者 雷甫 李晓雯
“英烈英模信仰的力量,唤醒着我们的使命担当,激励着我们慨然前行。”走进省英烈英模家属宣讲团晋中宣讲现场,无论是对宣讲者,还是聆听者,都是一次从历史的追忆中寻找信仰延续、身份认同和精神传承的体悟。
“我们扶贫干部,光坐在村委会里‘听’是不行的,得真正走到贫困户家中,才能真实地了解他们的想法和实际困难,才能了解到致贫的症结所在并因症施策,更好地帮助贫困户脱贫。”这是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常国平《扶贫工作日志》扉页上的一句话。
这句话,既是英模常国平激励自己的警句,也是一诺千金的行动。
正是因为这句话,常国平一到驻村扶贫点——临汾大宁县曲峨镇黑城村,就挨家挨户访贫问苦、一宿一宿整理材料,仅用3天时间就摸清了全村贫困户的致贫原因,把一张扶贫蓝图明明白白地绘在了心里。
正是因为这句话,让妻子申文爱了解了丈夫为什么打心眼里觉得在乡村扶贫的生活很享受、很快乐,如鱼得水。
“是啊,如鱼得水!”这几天,申文爱一直在思考丈夫跟她说过的这种感受。
申文爱说,对于像国平这样的农村娃来说,十年寒窗,就像是给自己垒起一步步远离农村土地的台阶。但如今,面对时代赋予的使命,面对这片热土的召唤,许许多多像国平这样的共产党员又毅然选择了回归。而一旦这份使命被他们视为一生的意义所在时,这片土地,自然就像那水一样,让鱼儿无比地眷恋,让他们情愿把青春、热血,甚至生命,都回馈给她。
宣讲中,当申文爱再次翻开丈夫的那本扶贫日志时,她哽咽了。她说她原本没有勇气回忆丈夫、怀念丈夫,但是为了这次宣讲,她鼓足了勇气,打开了日志。
在聆听申文爱的宣讲中,我们也聆听了常国平的心声,领悟到了那份“为有牺牲多壮志”。 常国平是一个有信仰的人,他留给后代的宝贵财富就是“信仰的力量”。
“我的丈夫常国平,他是一个普通的丈夫,一个普通的大学教师,一个普通的扶贫干部,更是一个平凡的共产党员,他就是一个平凡人。但伟大的事业,从来都与无数平凡人的无私奉献和极致付出交相辉映、紧紧相连!那就让我们,都像我的丈夫常国平一样,做一个这样的平凡人吧!”宣讲的最后,申文爱希望将孕育着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这份信仰传承下去,激励更多的人,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聚焦答好“时代之问”,回望过去守初心、直面未来担使命,以新担当新作为续写新的历史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