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8日 星期版面导航首页|晋中日报|晋中晚报
上一篇  下一篇2021年7月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打响立国之战 谱写英雄赞歌

抗美援朝的决策及其影响

郭静芳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党的每一个重大决策都具有特殊意义。为了追忆历史、缅怀先烈,我们对抗美援朝的决策和影响作了一个梳理。抗美援朝战争是三百年来中华民族对西方列强发起的第一次主动反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立国之战。中国人民志愿军用热血和生命捍卫了正义与和平,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

朝鲜战争的爆发

朝鲜半岛是与中国唇齿相依的近邻,地理位置的战略重要性不言而喻,更是亚洲大陆抵御帝国主义侵略的屏障。在二十世纪日俄战争俄国战败投降后,朝鲜沦为了日本的殖民地。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雅尔塔会议决定临时划分接受日军投降的分界线(三八线),三八线以北由苏联托管,以南为美军托管。这样,朝鲜就形成了南北分裂对立的状态,直接成为东北亚两大阵营对抗的前沿地带。

1948年2月,南朝鲜成立了以李承晚为总统的大韩民国政府;北朝鲜于1948年9月9日成立了以金日成为首相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两个政权建立后,双方不断在三八线附近加强军事力量,直至1950年6月25日拂晓,朝鲜战争在三八线附近全面爆发。

艰难的抗美援朝决策

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于 6月27日宣布介入朝鲜战事,同时派出第七舰队侵占台湾海峡,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党中央随即授权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的周恩来,在1950年7月7日主持召开了国防会,组成东北边防军。8月26日,周恩来再次主持召开国防会议,表示要充分准备,出手皆胜。这一阶段我们的决策属于积极准备、备而不用的阶段。但是从8月27日开始,美国已经直接威胁东北安全,所以从8月27日开始,我们的决策就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要立足于打。

9月15日,7万余名美军在麦克阿瑟的指挥下,在仁川实施了登陆作战,朝鲜战局发生逆转。麦克阿瑟趾高气扬,挥军向北方三八线推进,将战争目的扩大为彻底摧毁北朝鲜军队和政治,统治北朝鲜。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向美国当局发出郑重警告:“中国人民绝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如果美军越过三八线,我们不能坐视不管,我们要管。”从10月1日开始,我们的决策进入了第三阶段。10月8日,毛泽东签发关于抗美援朝战争决策的第一道命令: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

10月19日下午,中国人民志愿军正式出兵进入朝鲜境内。10月25日,抗美援朝战争打响了第一枪。

战场上的较量

第一次战役历时10天,自1950年10月25日开始至11月5日结束,将北进的联合国军从鸭绿江边赶到了清川江以南,共歼敌1.5万余人,取得了初战的胜利。志愿军也付出了一定代价,伤亡1万余人。

第二次战役在第一次战役结束后的20天后即11月25日再次打响,历时1个月,共歼敌3.5万余人,其中包括美军2.4万余人,迫使对方从清川江退到了三八线以南。

1950年12月31日,按照毛泽东的指示,我方发起了第三次战役。这次战役打了8天,共歼敌1.9万余人,将美军驱逐到北纬37°线附近,志愿军伤亡5800人。特别是1951年1月4日,志愿军攻入汉城,极大地振奋了中朝两国的士气。

但是通过这次战役也开始暴露出我方的短板,随着战线南移,我方运输线加长,从国内运出的物资在运输途中损失极大。美国也开始对中国的战法有了研究,认为中国军队进攻非常凌厉,但是持续的时间很短,大概在一周左右,他们称之为“礼拜攻势”。美军的后勤供应很充足,恢复也很快,他们不给中国军队充分的休整时间,在20天后的1月25日,开始从三七线向北方反攻,第四次战役打响了。在第四次战役中,中朝两国军队利用有利的地形集结阻击向北进犯的敌人,迫使敌人以平均每天伤亡900余人的代价,才能往北推进1.3公里。此次战役共歼敌7.8万余人,志愿军伤亡4.3万余人。这一次战役打了87天,敌方伤亡人数远远高于中朝人民军队,引起了美国高层内讧。麦克阿瑟主张把国民党的军队派到朝鲜战场上助其一臂之力,但杜鲁门认为不能扩大战争,否则第三次世界大战有可能爆发,麦克阿瑟很不高兴,就对记者宣扬他扩大战争的主张,后被杜鲁门撤职。于是,朝鲜战场上迎来了第二位联合国军的司令官李奇微。

为了赢得战场上的主动权,在第四次战役结束之后的第2天,也就是4月22日,中朝两国军队又发起了第五次战役,双方形成了拉锯态势,共歼敌8.2万余人,志愿军减员8.5万余人,伤亡人数第1次超过联合国军。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认为:朝鲜战争是一个无底洞,要想把对方完全赶出这个半岛是很困难的,那就只能通过谈判来结束战争。6月23日,苏联驻联合国代表马立克,就和平解决朝鲜问题提出建议,发表演说。1951年7月10日,在中国军队控制的开城来凤庄一个茶馆里开始了谈判,这是中美双方交战9个月后进行战略调整的结果。这样谈谈打打一直持续到了1952年。 1952年是美国总统大选之年,美国驻欧洲盟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要回国参加总统竞选,朝鲜战场上迎来第三位司令官克拉克。克拉克经过准备,向我志愿军控制的两个山头发起了进攻,就是我们熟知的上甘岭战役。这场战役最后,双方都有伤亡,联合国军伤亡更大。但是两个山头仍然紧紧地控制在我方手里。志愿军日夜枕戈待旦,等着美军来进攻。当时,美国国内厌战情绪弥漫。艾森豪威尔利用这种民意争取民心,当选为美国总统。1953年2月22日,克拉克遵照艾森豪威尔的指令,给金日成、彭德怀各写了一封信,建议先交换一些病伤战俘,重启谈判。3月30日,周恩来以政务院总理兼外长的名义发表声明:同意交换病伤战俘重启谈判。周恩来的建议也得到了包括英国、法国在内的国际舆论的支持,中断6个月之久的停战谈判重新启动。

1953年7月27日上午10时,朝中代表团和美方代表团在板门店签署了停战协定。

影响启示

从国家的角度来讲,抗美援朝打出了国威、军威,极大地提升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任何人都不敢小觑的重要政治和军事大国。

通过这场战争,中国人民军队建设也得到了飞速发展,取得了进行现代战争的宝贵经验。

同时也再次证明,党的领导和群众的支持是取得胜利的保障。毛泽东高兴地说:“我们的经验是:依靠人民,再加上一个比较正确的领导,就可以用我们的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的敌人。”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理想。战争的硝烟已经散去,但心中的警钟不可消逝,唯有记住那段用血和泪写成的历史,才能拥抱和平。经过70多年的发展,我们终于有了今天的成就,进入了崭新的时代。作为一个中国人,应当牢记历史、开拓创新,弘扬传承伟大抗美援朝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作者单位:晋中市委党校)

所有内容为晋中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