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15日 星期版面导航首页|晋中日报|晋中晚报
2021年9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媒体时代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创新

《典籍里的中国》的启示

崔欢欢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近年来,随着文化自信深入人心,文化类节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以国学经典为代表的中华文化以各种形式活跃在电视荧屏上。作为地方媒体,如何创新性传承、弘扬优秀中华传统文化?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近年来推出的文化类电视节目给出了启示。《典籍里的中国》聚焦优秀中华文化典籍,通过现场演绎、影视化表达,生动活泼地讲述典籍故事。本文将以《典籍里的中国》为例,浅析全媒体时代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创新与传承路径。

一、全媒体时代文化类节目现状

中华典籍浩如烟海,兼收并蓄,是见证漫长历史发展脉络的重要载体。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提升民众增强本国优秀文化认同感的必要之策。然而,多数地方文化类节目较少涉及,即便有也存在新意不够、受众面窄等问题。《典籍里的中国》立足解读好、传播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创新节目模式,以时空对话、明星演艺、名家解读等方式,从视觉到听觉,深入浅出,让遥不可及的文化典籍变得触手可及,让许多冰冷的历史故事在电视里“活”了起来。

典籍文化内涵丰富,实景演绎、影视化呈现,多维立体高科技加持,多重元素让该节目一经播出就广受关注,并得到了受众的认可。要更好地传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在众多节目中脱颖而出,就需用时代的眼光挖掘传统文化内涵,创新制作和传播方式,找准观众的兴趣点,将优质内容做到高质传播。

二、《典籍里的中国》独辟蹊径、亮点纷呈

1.典籍文化,立意高远

新时代,要让古老典籍焕发新活力。《典籍里的中国》立足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立意高远,选择《尚书》《论语》《道德经》等经典典籍作为节目解读内容,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自信的创新表达。

典籍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浓缩和精华,内涵丰富,但由于有些文字晦涩难懂,在人们印象中是只可远观的存在,不少媒体也鲜少触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勇担中国主流媒体的责任,聚焦千年典籍,捕捉文化亮点,串珠成链,力求构建深刻全面的文化传播历史图鉴。精良的节目制作之所以能打动人,不仅在于其用可视觉化的语言呈现典籍的“前世今生”,让受众可以直观了解一部部典籍的闪光故事、流转传承,还在于其将蕴含在古雅文字中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等本质内涵,以契合大众共情能力的方式提炼出来,实现了知识的传播和中国文化精神传承两者的融合,使得根植于中华文明血脉中的民族精神和家国情怀,以穿越时空、直抵人心的方式得以呈现。

小故事,大情怀。通过梳理中华文明脉络,让中国人重拾中华文化,理解中华精神,让“腹有诗书气自华”成为每个中华儿女流淌在血液里的座右铭。

2.创新表达,形式多元

全媒体时代,快餐化的阅读让人们浏览信息的速度也在加码。作为媒体人,如何抓住受众捕捉信息的眼眸?唯有不断突破,创新表达形式,方可在信息时代寻得一方立足之地。

(1)利用现代技术,展现品质视听。《典籍里的中国》能够在众多综艺节目中脱颖而出,变古籍为观众听得懂、可共情的作品,靠的不仅仅是升级后的硬件舞美,更离不开的是核心团队的精心策划。节目综合运用了环幕投屏、AR、实时跟踪等新科技手段,打造出穿越历史时空的感觉,让观众沉浸其中感受历史的源远流长。节目假定性构建起的跨越古今、穿梭时空的对话情境及多舞台的转换,让观众在同一空间即可感知跨越历史时间的故事脉络。此外,独白和旁白的双重叙事也更好地表现出历史人物内心隐秘的情感冲突。现场观众的沉浸式体验,让存在于“故纸堆”和“象牙塔”中的传统文化,走进现实,进而引发情感共鸣。这既是节目的突破,也是文化的革新。外加央视的品牌宣传效应及优秀主持人的角色化主持,在口碑和热度方面吸引了大批观众,使得收视率大大提高。

(2)多时空重叠,经典呈现。中华典籍既是古人思想的宝藏,也是先贤智慧的结晶。如何将典籍故事通俗易懂地呈现给受众?一个大舞台,古今对手戏,节目不仅在内容上呈现经典,更在形式上创造了经典。《典籍里的中国》创新性地运用电视节目影视化创作表达方式,将节目整体舞台分割为“历史”和“现实”两大空间,现代读书人穿梭古今,架构起典籍与现代的桥梁,古文、白话、专家解读等影视化的呈现,让典籍更具可看性、故事性。

“百岁老人”伏生讲述自己一生舍命守护《尚书》的故事,宋应星与袁隆平实现跨越三百多年的握手,司马迁子承父志、著书立说……节目的创新演绎,不光为人们识读古籍经典、触摸中华文化打开了新的大门,也为文化类节目发展提供了新的指引。

3.制作精良,传播效果明显

《典籍里的中国》前期预热到位,第一期节目就选在今年大年初一晚黄金时段播出。老戏骨加盟,专家学者倾情解读,再借助精妙的舞台设计,古今穿越的艺术化表达,让受众观感爆棚的同时,也收获了大批媒体人的点赞,称该节目“传播文化自信”“震撼人心”。目前,《典籍里的中国》在微博已收获粉丝超过142万。

三、地方媒体如何做好文化类电视节目

主流媒体要有主流表达。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媒体义不容辞,地方媒体更责无旁贷。

要做好文化类电视节目,首先,在内容选择上,应找到既能代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能与地方文化特色相结合的点。其次,在表达形式上,要摒弃说教式灌输,用现场演绎、影视化作品呈现等方式,生动形象展示中华文化。第三,在传播渠道上,除了电视播出,全媒体运用也势在必行,可将节目分解成若干小片段,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多渠道进行传播,满足人们碎片化阅读的同时,增加收视率,进而让更多人感受到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文化魅力,从而真正认同中华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文化的有效传承。

(作者单位:晋中广播电视台)

所有内容为晋中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