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社县广开渠道鼓起群众“钱袋子”
本报讯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技能是就业的根本。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榆社县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紧紧围绕为民办实事宗旨,大力开展“全民技能提升工程”,着力实现技能培训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建设有效融合,扎实推进“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建设提质增效。
宣传政策“添新力”、兜底服务惠民生。榆社县聚焦重点就业群体,将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作为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因人施策全面提高重点群体就业能力。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认真组织灵活就业、援助就业、自主创业,引导189名未就业青年进行见习就业,落实见习补贴144.41万元。此外,榆社县还特别加强了针对建档立卡脱贫劳动力所进行的电子培训券的申领和使用步骤普及工作,并对有培训意愿但无法自行申领电子培训券的劳动者,有效做好兜底服务。截至目前,领取电子培训券人数为12834人,定向制作电子培训券1992人。
技能培训添“智力”,多种培训应需求。榆社县紧密对接市场需求,着力构建技能人才孵化器,建立了以县职业中专、就业训练中心、8个乡镇农村劳动力培训基地为主体、9所民办培训学校为补充的覆盖城乡的劳动力培训格局,同时立足产业结构,不断拓展以农业技术和家庭服务等为主的培训工种,因人、因地、因时制定培训“菜单”,以集中办班方式培训和集中线上网上培训,手把手进行教学实训,帮助培训学员初步掌握一项致富技能,实现致富增收,打造“有文化、有技能、懂技术”的新型职业农民,推动乡村人才高质量发展。
普惠补贴“添活力”,技能培训见实效。榆社县积极落实普惠制培训补贴和脱贫劳动力生活补贴,对脱贫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两后生”中的农村学员和城市低保家庭学员,保证培训期间每人每天15元的生活补贴。并按照“先垫后补”的培训补贴管理办法,完成由线下培训到“线上+线下”培训的转化。同时,建立“日常抽查+随机抽查”“实地抽查+视频抽查”工作机制 ,杜绝了“无用式”“虚假式”“强迫式”培训,有效提升了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帮助劳动者通过培训拥有一技之长,实现更高质量就业。
创业贷款“添动力”,带动就业有力度。榆社县积极落实“双创”政策,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加大扶持力度,提高贷款额度、降低贷款门槛、精简办事流程,降低企业和商户融资成本,全面激发创业活力,充分利用创业贷款的“杠杆作用”,稳定用工。目前已为73名个体创业者和企业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67万元,极大地带动了就业。
公益岗位“添助力”,稳定就业有作用。榆社县将公益性岗位作为就业人员安置的重要渠道,积极开展就业援助活动,对36名符合条件的就业困难人员进行了托底安置,切实解决了他们的就业难题,实现了就地就近就业,为全县稳定就业发挥了积极作用。
(程煜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