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 1 月 7 日 星期 版面导航首页|晋中日报|晋中晚报
上一篇  下一篇 2023年1月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晋中:山河共生文化长存

鸟瞰晋中市城区新貌。 本报记者 张浩亮 摄

开 栏 语

2022年1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并亲临晋中。一年来,晋中全市上下心怀感恩、不忘嘱托,持续掀起学习宣传贯彻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热潮,人民领袖关心关怀浸润晋中人民心田,“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时代强音响彻晋中大地。在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一周年即将到来的重要时刻,本报特开设“不负嘱托 勇毅前行”专栏,集中展示晋中市县两级忠诚贯彻“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重要指示的实际行动和晋中加快建设全省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生动实践,表达全市人民把“两个确立”转化为做到“两个维护”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的坚定意志,在新征程新起点上继续勇毅前行,书写崭新的晋中答卷。今日特刊发市委书记吴俊清1月6日在中央党校主办的《学习时报》“为官一方——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过的城市”栏目发表的署名文章《晋中:山河共生文化长存》,望读者关注。

晋中:山河共生文化长存

吴俊清

三晋腹地,晋商故里,尽揽山河之大美,演绎家国之大戏。汾河潺潺,太行巍巍,一河一山扎实历史深处的生存基座,构建起“一座晋中城、半部中国史”的文化经纬。

晋者,进也;中者,内蕴中和。晋中,拥山川之形胜、聚河流之灵韵、受文化之滋养、启发展之新程。2022年1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晋中考察调研,给予“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的谆谆教诲,对晋中的发展寄予殷殷厚望。

泽润千年

汾河,山西的母亲河,作为黄河第二大支流,厚植黄河文化的根与魂,见证了华夏文明的起源与奠基。124公里汾河水穿晋中平原而过,哺育了华夏文明,为晋中留下1067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539处不可移动文物,是华夏古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重要区域。

鸿蒙肇始,刀耕火种,炎黄支脉,榆地生根。大禹治水打开三湾口空出晋阳湖;尹吉甫素土围平遥古城凝气藏风;箕子封邑著洪范九畴留治国之道;魏绛和戎成民族团结之义;介子推割股奉君,死不受禄,留“勤政清明复清明”之嘱。汉韩信喋血阏与,晋石勒后赵称帝,隋文帝汾河“灵石”,李世民大败刘武周,宋置银冶于祁县,明义军转战太行。育万物而不争,逾千壑而不息,汾河既泽润文明的兴盛,也绵延孔孟的传承。王珪、温彦博同辅“贞观盛世”,王维、白居易、王勃、温庭筠、罗贯中以华章巨著挺起中华民族文化脊梁。

数千年文化浸注,晋中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家国文化书写历史。明清时期,兴盛于晋中的晋商把目光投向家乡之外的辽阔时空,南下武夷山、北上恰克图、东进渤海之滨、西出丝绸之路,开辟“万里茶路”,纵横欧亚九千里,称雄商界五百年;完善了平遥古城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条蚰蜒巷;打造了拥有200多座院落、“半城”规模的王家住宅格局;建成双喜布局、吉祥雕饰的乔家大院……晋中商人,不断强健以“礼”治家、以“信”立业的精神内核,破古今、行天下,实现了从“货通天下”到“汇通天下”的转型,铸就了“富甲天下”的辉煌,立起了与国运“休戚与共”的尊严,用自身商业上的成功推动着一座座贸易重镇进入历史长河,也为后世留下了精美绝伦的古城、大院,清丽脱俗的晋剧、民俗、武术等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就了晋中“一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之美誉。

壁立千仞

太行山,巍峨耸云天,千里丰碑望不断。太行中段,千岩万壑,自古有“晋陕通衢”“锁钥晋冀”之称。从春秋战国时期的古战场,到抗日战争时期的敌后根据地,太行壁立千仞,金戈铁马之声凛冽不绝。在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革命战争中,太行山更是处处回响着英雄不屈的呐喊,挺立着岁月峥嵘的风骨。

1925年,晋中成立了早期党的地方组织,晋中的工人、农民在党的领导下,掀起了轰轰烈烈的革命浪潮。抗日战争时期,隐藏于雄伟太行山中的晋中东山一带成为华北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1937年11月,“石拐会议”在和顺县石拐村召开,开启八路军全面实行独立自主山地游击战的战略转移。1941年7月,晋冀鲁豫边区临时参议会在左权县桐峪镇召开,产生了抗日民主政权。长达5年时间里,八路军总部驻扎于此,老一辈革命家战斗生活于此。彭德怀、邓小平运筹帷幄,决胜百团大战。左权将军牺牲十字岭,太行浩气传千古。无数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儿女端着刺刀奋勇冲锋,用生命和热血谱写了为民族独立和解放不畏牺牲的壮美赞歌。7万人的小县辽县,一万人参军、一万人支前、一万人牺牲;山窝里的太行奶娘,用甘甜的乳汁、无私的母爱,甚至是宝贵的生命呵护着八路军将士后代;无数晋中儿女鱼水相依、前赴后继,谱写出了可歌可泣的英雄诗篇。

老区人民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峰峦林立、秀色峥嵘太行山更披新绿,森林覆盖率达到20.59%,并加入金叶榆林、农耕采摘、花海景观等丰富生态产品元素,铺展出山色秀美、景色怡人的写意新景。山脚下太行人家炊烟袅袅、歌声阵阵,老区人民唱着民歌冲出贫困线,奔向新生活。

开拓未来

表里山河、家国晋中,从历史的记忆与岁月的洗礼中走来,晋中市委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深入挖掘太行精神、晋商精神的独特内涵,推动璀璨的历史文化、厚重的晋商文化、鲜活的红色文化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保护,全面开启落子当下、布局未来的崭新出发。

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的重要指示,加大文物保护利用,做好平遥古城的历史原真性、风貌完整性、生活永续性保护;加快推动传统文化产业壮大,传承历史文脉,让历史文化遗产“活”起来。实施高水平生态修复、高标准污染防治、高效率能耗“双控”、高质量产业转型,让山川面貌美起来。

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突破”的重要指示,以山河为界,东山一翼聚焦“一山”抓太行山生态保护,做足“山”文章,让太行老区记得住历史、守得住故乡、留得住乡愁;平川聚焦“一河”力推汾河流域生态保护与治理修复,创建国家文化生态保护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营造两翼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历史因山河构建,以山河承载,由山河传承。在这片糅合山之刚健、水之温婉的沃土上,连接起贯通历史、现实与未来的永续力量。开放的故事还在继续,晋中国家农高区、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正在成为对外合作的平台和通道。改革的引擎持续发力,转型综改、能源革命纵深推进。创新的激情还在澎湃,200平方公里智创谷创新创业集聚、人才人脉涌流,系统化建设集智共创的未来之城。

新征程、新起点,晋中正在书写着值得未来回看的又一段历史。

所有内容为晋中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