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 5 月 10 日 星期 版面导航首页|晋中日报|晋中晚报
下一篇 2023年5月1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科技赋能 数字转型

榆次区开启高质量教育体系智慧窗口

本报讯 (记者崔斌 通讯员于亚军)近日,记者从我市2023年度县(区、市)教育局长、校长创优(突破)项目立项评审会上获悉,榆次区《科技赋能 数字转型 开启高质量教育体系智慧窗口》项目被评为我市教育局长创优项目。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有关“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战略部署,加快构建数字时代区域教育新形态,榆次区积极探索加快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更多可能性,实施榆次智慧教育“345”行动,全面开启区域高质量教育体系智慧窗口。该项行动计划用3年时间,搭建起教育云服务、大数据分析治理、钉钉3个平台,部署完成AI听说课堂、大数据精准教学、个性化学习和精准教研4类应用,全面构建起智慧课堂、智慧教研、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智慧评价5大应用场景,形成榆次智慧教育“345”工程初探模式。

近年来,榆次区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提升区域教育信息化水平,全区中小学已全部实现“有线+无线”“双网”全覆盖,平均宽带达10M以上,教学一体机覆盖达100%;2022年引进科大讯飞,完成智慧教育提升工程第一阶段基础建设,建成23所5G智慧校园网。榆次二中实现了光网校园,开展了个性化学习试点实践,利用钉钉、腾讯等,进行远程辅助教学、在线观摩评课、云端线上教研也进入常态化,集成现代技术的智能课堂新样态不断创新突破。此外,招生入学信息采集、校外培训机构监管、钉钉办公等平台的推广应用,为全区教育数字化转型,加快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

随着数字化手段在全区课堂教学、个性化学习、精准教研、教育管理、教育服务等方面的进一步渗透融合,我市将以数字技术赋能推动区域教育创新,助力破解教育改革发展热点难点问题,以数字化驱动个性化学习变革、教育服务效能提升,助推区域教育治理数字化转型和教育教学质量提升,通过构建榆次智慧教育“345”初探模式,全面解锁区域智慧教育生态密码,为区域教育数字化转型积累实践经验、提供借鉴。按照“一年部署,两年试行,三年成势”的思路,到2023年底,将初步形成覆盖全区的教育数字基座,完成AI听说课堂、大数据精准教学、个性化学习和精准教研4类应用服务体系部署,全面激活数字教育、智能教育、智慧教育新引擎,赋能区域教育新优势,为“教育何为”“时代之问”提供榆次答案。

所有内容为晋中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