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 8 月 24 日 星期 版面导航首页|晋中日报|晋中晚报
上一篇  下一篇 2023年8月2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晋中学院以活态非遗实现育人价值

本报讯 (记者张春玲)时值暑期,具有丰富历史底蕴的晋中非遗成为研学项目的重要内容。前不久,在榆社县寅武国术训练中心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形意拳交流活动。活动中,有形意拳传承人、晋中文化生态研究中心专家、还有许多参加形意拳训练的青少年及家长。交流活动中,晋中学院为举办方赠送了一套形意拳教学光盘,引起形意拳传承人和青少年的浓厚兴趣。

“这不仅是晋中学院的教学研究成果,而且是我们专业人士交流切磋、进一步提高形意拳术的参考。”在场的非遗大师一致认为,非遗的传承不能只停留在前辈或当代的水平,要深入挖掘、整理、研究、传承,充分发挥其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作用。晋中学院通过创新的方式,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借助现代科技和教学管理,让中华传统文化与时俱进,与现代社会生活相融合,使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到充分发展。

形意拳作为积淀下来的活态文化,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教育价值。近年来,晋中学院将一大批晋中非遗项目引入课堂,形意拳便是其中之一。在这一过程中,晋中学院以非遗传承实现育人目的的现实意义,一方面,聘请非遗大师走进课堂,让大学生充分体验非遗,培养其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另一方面,开发大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使非遗在人与历史、自然的互动中被不断再创造出来,实现非遗的创新和转化。

为了实现非遗传承与育人的目的,晋中学院在课程质量提升方面不断探索。例如,在一些非遗项目的传承中,非遗传承人往往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但在与学生沟通和协调方面效率不高,在这方面,晋中学院组织研学机构、传承人、专业教师等多方协同,基于不同学生的基础和需求,为其“定制”课程,以便最大程度地发挥非遗传承的育人价值。

非遗传承、体验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大学生在学习地域文化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其自主实践与探索的能力、形成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良好素质。让学生体验非遗,是晋中学院作为传统教育模式的一种补充。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观察、探索、思考,与相关群体互动,将传统文化生活化、形象化,已成为晋中学院寓教于乐式地传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途径,通过挖掘大学生的敏锐感受和新颖创意,让大学生感受非遗背后的审美、情感和温度,增强大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所有内容为晋中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