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 9 月 13 日 星期 版面导航首页|晋中日报|晋中晚报
下一篇 2023年9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产业兴旺助力乡村振兴

—— 左权县寒王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升群众幸福感

近年来,左权县寒王乡将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任务,坚持立足区域特色优势,强化龙头辐射带动,持续培育壮大富民产业,拓宽增收渠道,深挖增收潜力,培育增收动能,让农民的“钱袋子”更鼓、幸福感更强。

提升群众幸福感    乡村振兴有奔头

“都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可俺村的老人们吃了好几年免费的一日三餐,村里还给俺们佩带了健康手环,孩子们在外打工,也不用担心俺们的身体状况啦。”寒王乡里长村村民刘先智介绍着自己的老年生活,脸上难掩激动和兴奋。

里长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宋向林介绍,里长村作为数字化乡村示范村,积极探索“数字+养老+医疗”的智能化养老模式,不仅为村里65岁以上的老人免费提供一日三餐,还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监测”等高科技手段,将全村老年人群体的身体状况数据化并实时监测,通过人脸识别系统、可穿戴智能设备和监控设备,给村里老人配置了智能手环,监测他们的体温、心跳、血压、步数,真正打通了养老服务“最后一公里”。

“日间照料中心为农村孤寡老人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养老方式,老人不需要远离家庭,就可以享受到养老院的优质服务。日间照料中心不仅解决了老年人的社会养老问题,提升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也解决了子女们的后顾之忧。”寒王乡副乡长胥晓春介绍说。

据了解,不只是里长村,寒王乡各村都在丰富和完善日间照料中心的服务内容和功能。该乡依托数字乡村建设,从根本上解决了老年人生活困难的问题,提高了老年群体的幸福感、获得感、满意度。目前,全乡12个村集体已经建起了养老服务中心,400名老年人乐享幸福晚年。

特色产业挑大梁    乡村振兴底气足

走进寒王乡禾丰瑞种植园的温室大棚,一串串西红柿挂在长势旺盛的藤蔓上,红色的果实鲜嫩欲滴,色泽光润诱人。村民孙丽丽正忙着采摘成熟的西红柿,“俺这西红柿口感好、无公害、产量多、卖价高,我们的订单很多,卖得特别火,基本上是供不应求的。”孙丽丽一边采摘,一边介绍,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据禾丰瑞种植园区负责人介绍,今年采用了熊蜂授粉、滴灌施肥等先进技术,大大提高了西红柿的产量和质量,预计产量约120万斤,销售收入可达130万元,年利润约20万元,可带动附近15户村民就业,增收约10万元。目前,温室大棚西红柿已上市销售,拱棚西红柿已开花挂果,实现了城郊区域无公害蔬菜供应。

近年来,寒王乡在发展设施蔬菜的基础上,在下丰堠成立了产业联建党组织,新建设施大棚100亩,发展西红柿种植,助力蔬菜产业逐步向标准化、无害化、品牌化发展。

寒王乡地处高寒地带,历来以种植杂粮为主,但传统分散种植效益低、机械化水平低,加之分散种植成本高、劳动强度大、售价低等因素,年轻人种粮意愿低,土地撂荒问题突出。

为破解粮食生产难题,寒王乡以全托、半托、代管三种方式,为农户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让农民享受土地托管收益的同时增加粮食产量收益。

寒王乡还成立了现代农业发展服务公司,采取“公司+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模式,通过机械化、规模化经营,实现零散撂荒的土地集中、集约管理。通过实行“统一管理、统一种植、统一销售”,解决了“谁来种”“怎么种”的问题。同时,将农村劳动力从传统种养中解放出来,促进劳动力转移,带动农民增收,全面推广品质优良、经济价值高的杂粮品种,广泛运用现代化生产技术,有效提高杂粮产量和品质,加快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助推现代农业发展。目前,全乡党组织领办全托管土地2600余亩,六大农机合作社托管土地6200余亩,全乡2885亩撂荒地得到充分利用。

此外,寒王乡还大力发展“左权羊”产业,培育乡村振兴新引擎,走产业兴旺的“羊”光大道。

“我们基地现已建成钢架羊舍11栋11080平方米,存栏羊5500余只,与12个村签订湖羊托管和资金入股协议,带动村集体增收480余万元。我们还将充分发挥技术、市场、品牌等优势,走‘公司+基地+农户+屠宰销售’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引领带动养羊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平旺养殖合作社理事长李云说。

为把养殖产业发展成为助农增收的特色产业、壮大集体经济的优势产业,寒王乡以省级示范合作社李云湖羊养殖为龙头,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四位一体”的运行模式,建设现代化育种、育肥、加工基地,培育黑山羊、大青山羊、绵羊三大养殖品种,同步推动里长、文兴黑山羊养殖基地建设,着力打造左权羊全产业链育肥基地,带动更多村集体和农户增加经济收入,推动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目前,全乡羊存栏量达1.8万只,三大基地全部投入使用后养殖规模可达3万只以上。

做强园区平台    乡村振兴有龙头

寒王乡是左权县传统的工矿区,拥有得天独厚的矿产资源,企业众多。近年来,寒王乡优环境、精招商,成效明显。石港村依托煤层气资源优势,引进投资1500万元的玻璃微珠生产线,建成后年生产能力可达2万吨,增加经济收入30万元;后寨村通过盘活“旧资产”,让“旧资产”发挥“新用途”、实现“新效能”,通过招商引资,投资2580万元进行全面技改和产业升级,目前已投产,可实现年产煤矸石烧结砖8000万块,村集体年可增收50万元,带动就业50余人;下其至水泥厂促进工业用地集约化利用,引进投资4000万元的建筑砌块水泥制品和沥青搅拌站及水稳拌合站项目。

寒王乡党委书记申继红说:“下一步,将继续坚持‘一切为了产业、一切围绕产业、一切服务产业’的理念,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和立地条件,大抓产业、抓大产业,多措并举、强力推进,让产业助推乡村振兴,让群众真正富起来,让乡村真正美起来。”(崔丽娟)

所有内容为晋中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