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 12 月 13 日 星期 版面导航首页|晋中日报|晋中晚报
下一篇 2023年12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创建行动再推进 乡村振兴谱新篇

—— 寿阳县以“千万工程”为指引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

龙门河村“三治三建三评”创建行动让全村的人居环境得到极大的提升。
燕州小镇是寿阳县“三治三建三评”创建行动中环境提升与产业发展良性互促的典型案例。

“千万工程”经验是准确把握“三农”工作规律、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关键所在。今年以来,寿阳县委、县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强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开启建设农业强县新征程,把农村“三治三建三评”创建行动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金钥匙”,探索出一条产业为基、兴村为本、共建共享的寿阳路径。

“潇河部落”热闹非凡,乡间道路干净整洁,农家小院优美宜居,一个个美丽的村庄如明珠般洒落在青山脚下、溪河之畔,以绿色生态发展引领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在寿川大地徐徐展开。寿阳县“三治三建三评”创建行动成果展上,300多张图片用纪实的创作手法,记录了创建行动中的“喜怒哀乐”,定格了最有温度的创建记忆。

龙门河村因地处“五岢一岭、三水合一”之处而得名,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山西省乡村旅游振兴示范村。进入村内,沿着小路蜿蜒而上,龙门古阁、四楼底、观音堂、阳坡阁、庆云阁、中阁、古戏楼等古建筑依次映入眼帘,仿佛置身于数百年前。“三治三建三评”创建行动让全村的人居环境得到极大的提升,未来龙门河村将着重在“三建”上发力,一体打造“森林乡村”“文旅乡村”,丰富文化旅游业态,全力打造集古村文旅体验、康养度假、田园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文旅康养示范村。

南燕竹村坚持党建引领现代农业高效发展的实施路径,立足自身优势,探索形成了“党组织+合作社+供销社+科研院所+农户+金融保险”的“5+2”土地托管模式,通过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打破地垄田埂的局限,每亩地可节约种植成本120元左右,增产20%以上,村民可以一边享受托管收益,一边从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外出务工增加收入,同时集体非承包地亩均收入由300-500元增长到1000-1300元,实现了降本增产、村民集体双增共富。

燕州小镇农旅融合项目是寿阳县“三治三建三评”创建行动中环境提升与产业发展良性互促的典型案例。南燕竹猪头肉夹饼、太安驿红烧饼、韩愈茶食等众多寿阳特色美食吸引众多游客,争先品尝。在“三治三建三评”创建行动中,该项目开展“水美”“文旅”两村联建,围绕白马河沿岸做足水系文章,建设了水系步道、拦河坝、游客码头等基础设施,完善治水、亲水、游水设施,拉近了游人与水系的距离,丰厚了“水美燕州”的底蕴;与此同时,着力打造集农业、旅游、研学、观光于一体的农康旅综合体,完善燕州小镇园区中的民宿、游乐、研学等基础设施,进一步丰富现代农业观光园的旅游资源,推动乡村旅游业发展。园区逐步发展成为网红打卡点,累计接待游客4万人次,旅游收入占到全县旅游收入的三分之一。

东河村坚持乡村网格化管理机制,实现了“茶余饭后兼顾、房前屋后可达、服务群众零距离”的管理效果。东河村是首批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村集体经济收入稳定在80万元以上,村民人均纯收入突破2.5万元大关。基于独特的区位、产业优势和人口基数大、人员流动大等村情,东河村在基层治理中大胆创新,打造出“零矛盾上交、零信访事项、零安全事故”的基层社会治理东河名片。

寿阳县以打造“有机旱作农业之芯”为目标,创新攻关、示范带动,成功入选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在景尚这块沃土上,创出2540斤的全省玉米亩产最高纪录,连续两年刷新纪录。有机旱作农业科研创新中心是实施旱作农业产学研一体化的重要平台,也是寿阳推动旱作农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展示窗口,通过打好“土高产”组合拳、实现“藏粮于地”,强化科技人才加持、实现“藏粮于技”,深化经营体制改革、实现“藏粮于村”,坚持试点示范带动、实现“藏粮于企”。

历时一年的创建行动,总投资7960万元,惠及540个村组、10.3万人。“三治”将治脏、治乱、治荒一体推进,农村乱堆乱放、杂乱脏差的环境顽疾得到有效整治,村容户貌大为改观。“三建”打造30个“森林乡村”、10个“水美乡村”、12个“文旅乡村”,留住了乡愁、赓续了文脉、带动了发展,勾勒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美丽画卷。“三评”评选出51个“最净村庄”、1191户“最美庭院”、4个“最佳乡镇”,构建了农村保洁长效机制,激发了乡村善治活力。创建行动给农民带来了美丽生态、美丽经济和美好生活;农业产业兴旺,让广大农民群众共享红利。行而不辍,接力向前,寿阳定能在创新实践中书写好“人与青山两不负”的乡村振兴新篇章。

(张鑫 王方超)

所有内容为晋中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