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村施策激活力 多措并举促振兴
本报讯 近年来,昔阳县大寨镇北亩村始终把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作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重点内容,强化党建引领,创新“种+养+加”发展模式,围绕“壮产业、促发展”,盘活土地资源,激发内生活力,多渠道、多类型、多元化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不断夯实村集体经济基础,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资产强管理,外租外包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根据村域面积大、荒山荒坡较多的村情,北亩村通过开展资产清理核实工作,盘点有效资产,对村内部分闲置资产,通过合作、租赁、承包等方式进行流转,有效增加集体经济收益。采用“能人带头+村民集资入股”的形式,投资1100万元将村里闲置的实心粘土砖生产场地进行改造,成立了昔阳县千林建材厂,推广新型墙材,年产量达到6000万块煤矸石烧结多孔(空心)砖,解决了本村70余人就业问题,实现集体经济年增收5万元,每户村民年增加收入3000-8000元,盘活了原有集体资产,增加了集体经济收入。将1000余亩荒山荒坡以每亩100元租赁给德兴隆农牧专业合作社,土地开发使村集体年增收15万元,21户脱贫户参与入股分红。整合撂荒土地资源,荒山荒坡实现了增值增效。依托紧临三都煤矿、白羊岭煤矿的地理优势,北亩村将100余亩闲置用地租赁给天昱通盛煤炭集运有限公司进行开发建设,每年可为集体经济增收28万元。功能用地创新使用,实现了村企共同发展,合作共赢。
土地创效益,综合开发实现土地利用最大化。北亩村借力德兴隆农牧开发有限公司,利用地域优势打造集干果、中药材种植、梅花鹿养殖、观光采摘、避暑休闲、乡村旅游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强化生态治理,北亩村对弃耕多年的荒地进行开发整理,做到生态林与经济林间作协调,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共享。打造特色产业。通过村企合作“种+养+加”产业发展模式,利用玉米种植、黄储加工、酒厂酒糟,打造梅花鹿绿色循环全产业链闭环。项目总投资6324万元,建设11812平方米的鹿场。目前,养殖规模已达1200头,预计2025年可达到5000头,带动北亩村、南峪村、上元村等5个村,每村每年增加不低于5.6万元的村集体经济收入,解决50余人就业。本土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剩余劳动力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拉动了北亩村运输业、模具制造业、服务业等产业快速发展。
品牌谋发展,合作共赢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德兴隆酒业作为昔阳当地品牌,在本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北亩村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借力“大寨”与“德兴隆”品牌双重影响作用,做精文旅文章。采用“土地+旅游”的发展模式,促进产业融合发展。2019年以来,投资50万元开通旅游区10公里道路,并开展路旁绿化工程,栽植各种树木7000株。依托梅花鹿全产业链开发项目,高标准建设农耕文化教育研学基地,打造农旅融合新高地,回归田园、寓教于乐,集观赏养殖于一体。擦亮特色品牌。围绕梅花鹿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预计2024年底,梅花鹿规模将达到5000头,年产金鹿酒500吨、鹿茸片等产品3000公斤,年纯收入达到2000万元以上,推动梅花鹿养殖加工产值达到亿元以上,真正建成全省最大的单体养殖梅花鹿繁育深加工基地。
(李楠 葛军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