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用“千万工程”经验 解锁乡村振兴密码
本报讯 梨花烂漫,人耕绿野,庭前紫燕衔泥,犹如世外桃源。近日,祁县城赵镇修善村迎来了一批批来自祁县各地乃至天南地北的游客,在梨花灿烂开放的春季,该村举办了一场为期11天的梨花节。热闹的活动让修善村成为不少游客心目中的“诗和远方”。
梨花节上,赏花踏青、相声大会、歌舞文艺、夜赏梨花、鸭梨电音节等活动层出不穷,为游客带来了一场场视听盛宴。
修善村村民翟亚丽说:“在梨花节期间,我摆了一个汉服租赁的摊位,收益有所增多,也让来到修善村的游客体验了我们的汉服文化。”
“在梨花节期间,我在咱们村里执勤,维持秩序,在家门口也能多一份收入。”修善村村民王三强说。
“风景”变“钱景”,活动的成功举办为当地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村民们通过地摊经济、租赁特色服装等活动,增加了收入,享受了文旅融合带来的红利,更提升了他们对乡村振兴的信心和期待。
谈起乡村旅游节情况,修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段续斌介绍:“我们全力推进乡村振兴,特别是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在每年梨花盛开时举办‘善文化’乡村旅游节(梨花节),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村民收入。今年的梨花节,吸引本村村民放下农具当起了小商人,平均每户每天有400余元收入;村集体通过和第三方分红,在餐饮住宿、广告招商、爱心资助等方面收入共计15万余元;带动劳动力150人,每人每天收入100元,共计15万余元,这次梨花节不但更好地宣传了修善村‘善文化’,也为老百姓带来了实惠,直接收入36万余元。”
城市与高校是融合共生的发展共同体。修善村邀请太原理工大学艺术系师生为梨花节设计了一系列Q版可爱的IP形象。
“这个是为祁县设计的花仙子形象,叫祁小梨。结合祁县的梨花,以及他的文化特征设计出了三视图、表情包。希望更多的人能够来到祁县、看到祁县梨花的美丽。”谈到梨花系列形象设计,太原理工大学视觉传达设计系卢存心侃侃而谈。
太原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团委书记史圣洁说:“从‘善文化’开始,希望我们高校与地方能多联系,做好文旅深度融合。我也特别希望,以此次合作为开端,进一步引导我们的学生,把自己的文章、把自己的画作写在三晋大地上,为当地的发展,贡献太原理工大学的智慧和力量。”
这些凝练着青年气质的符号,让修善村成为有青春活力、文化品位和现代气息的乡村。以梨花为媒,以学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切入点,修善村借助高校力量,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推动修善村旅游开发精品化、旅游活动品牌化,加快精品示范村文旅融合建设。
谈到修善村的发展,段续斌信心十足:“我们会不断推进乡村旅游,打造一处帐篷露营基地,通过美食烧烤、非遗表演、灯光秀、小孩游玩等,给市民创造一个‘五一’长假休闲的好去处,欢迎广大市民来大美修善度假。”
下一步,修善村将依托“善文化”品牌优势和梨花节等节日影响,让乡村旅游业成为强村富民的有力支撑,打造文旅融合发展的精品示范村,走出一条生态美、产业优、百姓富的新路子。
(冯慧宇 董冠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