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乡村“治理牌” 和美乡村绘新景
—— 平遥县南政乡学习践行“千万工程”经验探索乡村振兴路径
今年以来,平遥县南政乡学习践行“千万工程”经验,抓好“三个坚持”、聚焦“三个突出”,打好乡村“治理牌” ,思想上再重视、行动上再加力、责任上再压实,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
坚持问题导向
突出一个“实”字
针对人居环境脏乱差的问题,南政乡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入口,在全乡掀起“全民参与 共同努力 扮靓家园”环境卫生大整治行动热潮。南政村积极开展“呵护南政‘母亲河’,共建美丽新农村”惠济河专项整治行动,调度挖掘机9辆、装载机2辆、工程车9辆,对惠济河河道公共水域进行整治,并安排专人对惠济河进行不间断巡查,坚决杜绝前治理后污染的情况。截至目前,累计出动车辆300余次,清洁河道约2.5公里。
针对基础设施落后的现状,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契机,将“民生微实事”作为重要抓手,高质量推进民生项目,努力办好人民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和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南政村做细做实群众及企业的动员工作,自筹资金200万元,对南政牌楼西街、裕华街、建设南路进行硬化。自筹资金20.8万元,购买5辆勾臂式垃圾车、570个标准垃圾桶,助力垃圾清扫清运健康运行。
坚持躬身入局
突出一个“细”字
推进乡村振兴,成事在干、关键在人。在学习践行“千万工程”经验过程中,乡村两级干部始终站在一线、干在一线。西刘村在人居环境卫生整治中,由乡村两级干部带头、网格员积极配合,对拆除私搭乱建中存在抵触心理的重点户进行入户动员,确保在实施人居环境整治时能够人人参与其中,让“环境是我家,管护靠大家”成为村民的认同。西刘村还以村内主要街道为延伸,建立了8名村“两委”成员包街道、40余名党员干部包户的卫生环境整治包联制度,切实将卫生整治责任落实到人。截至目前,西刘村累计拆除废弃建筑物、旱厕等400余平方米,拆除影响村容村貌临时建筑物及乱堆乱放等50余处。
坚持长效机制
突出一个“常”字
如何变人居环境“一时美”为“一直美”,关键在于建立人居环境整治的长效机制。乡党委鼓励各村结合实际、因村制宜建立长效机制。南政村作为乡政府所在地、“千万工程”示范村,在环卫机制上率先做出探索,制定以管区为依托,分级负责、以片管理、责任到人、协调配合的卫生清理制度。针对清扫人员,设置卫生积分绩效奖惩机制。针对经费不足的难题,制定按照普通住户、商铺、企业等不同主体收取不同金额的卫生费用制度。里村结合本村实际,制定《环境卫生整治实施方案》,将农村改厕、污水治理、环境提升、文明庭院创建相结合,营造“党群共治、户户参与”的氛围。
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通过全民投票、“两委”评选,53户“美丽庭院”脱颖而出、挂牌示范,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引领全体村民积极参与,共同推进和美乡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