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 5 月 15 日 星期 版面导航首页|晋中日报|晋中晚报
上一篇  下一篇 2024年5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好茶配好器 好器衬茶香

—— 祁县玻璃器皿茶博会再放异彩

2024中国厦门国际茶产业(春季)博览会现场。 吴遵民 摄

初夏的鹭城,温暖恬静、芳香四溢。5月10日,2024中国厦门国际茶产业(春季)博览会在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开幕。本次展会重磅推出“朴散为器·自然美好”主题特展,从非遗匠心到现代科技,氲氤出人器心语、茶器妙趣。

用精致的玻璃器皿泡一壶好茶,在春天里相约。形式各异、风味十足的千余祁县玻璃器皿震撼登“鹭”,让大家大饱眼福。近年来,祁县玻璃器皿组团亮相北京、广州、深圳、上海、成都等地,这次厦门的“以茶相会”之行,让鹭城市民真切感受“匠心粹韵·玻璃品茗”的无限魅力。

玻璃茶具亮相

273平方米的“祁县玻璃器皿产业展厅”,集中展示了精品茶具、把手杯、水具、茶台摆件、花瓶、煮茶壶、茶罐等人工吹制玻璃器皿四大类千余款产品。展架上荧光流转,展位旁人头攒动,询价声、介绍声此起彼伏。大华、喜福来、喜尊、匠川社、罗兰多、心悦等13户参展企业的产品在祁县玻璃器皿展区精彩亮相。

茗茶有道,器物有德,茶器相宜,寄情于中。晶莹剔透、绚丽多姿的玻璃茶具引人驻足……

“真水当当,这个茶具泡茶很好用。”一位福建本地茶商端起喜尊设计的茶具爱不释手,“绿茶适合直筒型无把杯观形、红茶适合英式玻璃茶具品韵、功夫茶适合玻璃套装茶具展示、老白茶适合耐高温的高硼硅茶具煮制……”参展的玻璃器皿企业销售人员向咨询者介绍。

山西喜尊玻璃制品有限公司以创新设计为突破,在玻璃器皿产品研发、外观设计、产品包装等环节植入创意设计元素,首创套皮工艺,即在无色透明的玻璃表面,均匀地加上各种彩色玻璃或乳白玻璃制成的玻璃制品。相当于两个杯子组合在一起,产品通过人工刻花工匠雕刻后更加展现工艺品的魅力,深受展商喜爱。开展一个小时,喜尊已销售200套茶具,达成合作意向8万元。

祁县匠川社玻璃器皿有限公司的纯手工制作“满江红水晶茶盘”,既是实用器也可做摆件。《满江红》全文跃然而上,水晶料的通透与手工雕刻的结合,正如国人纯粹又蕴含思想的文化气息。

祁县心悦玻璃器皿有限公司的“盖碗套”,将陶瓷和玻璃相融合,杯盖由工匠手工绘制饕餮纹图案,彰显庄严、凝重而神秘的艺术特色,完美演绎了传统文化与玻璃、陶瓷的完美结合。

香茗与雅器

说起祁县的“器物”,远有仰韶文化时期的梁村遗址彩陶、红陶、灰陶等实用器遗存;近有300年前茶叶随晋商而出、玻璃随晋商而入产生的玻璃器皿。历经5000余年的中国器物之美从祁县跨越山海遍及世界。

“茶源于中国,盛行世界。茶文化是中国与世界沟通的桥梁。晋商万里茶路起点在福建武夷山下梅村,中心点在山西祁县昭馀古城,终点在俄罗斯圣彼得堡,这条绵延1.3万公里由先辈晋商巨贾筚路蓝缕蹚出的贸易通道,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不仅紧密了国内各省市的经贸合作,更续写着沿线国家的友好新佳话。”中国商业史学会万里茶道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田建说道。

2014年11月,福建省武夷山市与祁县缔结友好城市。

2019年3月,由国家文物局批准,福建、山西和其他兄弟省份携手推动将万里茶道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共同将万里茶道申遗正式上升到国家层面。

2020年8月,“弘扬晋商精神 重走万里茶路”大型采访报道活动从山西祁县启动,以福建武夷山市为首站,遍经8个省份,拓展先辈格局与商贸版图。

田建说,万里茶路是晋商之路。玻璃器皿随着茶叶贸易来到祁县,历代工匠传承、创新把玻璃器皿做成了祁县特产。中国玻璃器皿之都、“一带一路”中小企业特色产业合作区等“金字招牌”,聚合了沿线国家和城市在人文、旅游、经贸等领域的新机遇。祁县玻璃源起于茶,但远不止于茶。

产业集聚与先发优势

祁县是个内陆小城,在这个千帆竞发的新发展阶段,玻璃器皿被列入山西省首批十大省级重点专业镇予以培育,依靠的是百年发展形成的工艺技术领先、产业链条完整、市场前景广阔的产业集群。祁县以56户玻璃器皿生产企业为带动,集聚了包装、运输、描金、手绘、模具、烤花、原辅材料供应等230户上下游企业,容纳了2.5万余名从业人员,产能达23.4万吨/年,产品包括10大系列8000多个品种,远销欧美市场为主的86个国家和地区,全链条产业集聚优势让祁县产出的人工吹制玻璃器皿产量约占全国人工吹制玻璃器皿总量的60%,人工吹制高脚杯产量约占全国人工吹制高脚杯总量的80%以上。

近年来,祁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西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紧抓“一带一路”建设重大机遇,高度重视专业镇建设,深刻领会省、市战略意图,把玻璃器皿专业镇作为“一号工程”推进。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祁县投资1000万元完成国家玻璃器皿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迁建提质工程;起草并发布《玻璃冰桶》《玻璃方缸》《玻璃分酒器》等21项团体标准,参与制定《发光二级管照明用玻璃管》《玻璃仪器光学均匀性测试方法与分级》两项国家标准,积极申报《玻璃醒酒器》行业标准。2023年,为全国323家企业提供474次检测服务。

在专利申请方面,目前全县玻璃器皿产业拥有各种专利329个,其中有效发明专利6个、实用新型专利21个、外观设计专利302个。与此同时,祁县人民检察院成立玻璃器皿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县司法局对玻璃器皿企业开展“法治体检”……

借助特色专业镇建设的载体和平台,祁县以“快人一步”的举措凝聚起招商引资的竞争优势,打开全方位高质量转型发展、迈向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的大门。

品牌战略与比较优势

在祁县喜福来玻璃器皿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机声隆隆,工人们正在生产线上井然有序地作业。喜福来是目前全省唯一专注于高硼硅玻璃器皿规模化生产的企业。

祁县喜福来玻璃器皿有限公司经理刘降平介绍,今年新建的26吨/日高硼硅机制玻璃器皿压吹生产线建设项目投产达效后,可新增销售收入3000万元,上缴利税25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120个,再填祁县高硼硅压吹机制玻璃器皿生产空白。

据了解,祁县56个家玻璃器皿制造企业均可制作茶具,而主要应用于玻璃茶具的高硼硅玻璃器皿自动生产线达5条。

近年来,祁县实施“人机并举”战略,在加快实施机制生产、扩大产值规模的同时,充分发挥传统人工吹制优势,鼓励和引导企业走定制化、高端化、品牌化发展之路。目前,全县玻璃行业已注册商标229个,拥有中国驰名商标2个(大华、宏艺)、山西省著名商标3个(大华、宏艺、红海),打造“山西精品”公用品牌1个。东玉公司“baer”品牌产品深受国内市场欢迎,占全国中高档酒店用品市场的50%以上;喜尊公司“凯洛诗”品牌被瑞丽杂志评为十大“轻奢品牌”;耀华公司“福禄长久”玻璃分酒器获得2023年度美国缪斯(MUSE)产品设计金奖;御膳堂公司自主研发的“一念杯”“悟空杯”“冰露茶具”等爆款产品,深受国内外市场认可。帝豪、贝尔、海贝思等品牌也被国内市场熟知。祁县玻璃器皿“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的品牌矩阵正在极速延展。

茶香也怕巷子深。祁县玻璃器皿产业屡获殊荣,中国玻璃器皿之都、“一带一路”(祁县)中小企业特色产业合作区、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山西省十大省级重点专业镇……产品荣登G20杭州峰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博鳌亚洲论坛,亮相外交部蓝厅推介,特供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北京冬奥会。祁县玻璃器皿工匠多次荣获全国劳模、非遗传承人、工艺美术大师称号。一项项荣誉,无不彰显着祁县玻璃器皿产业在技术、市场、人才、科技研发、标准制定等方面取得的丰硕佳绩。

创新战略与长期优势

“我们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元素融入玻璃器皿产品中,使产品更具特色。产品成本优势让我们更具竞争力,但玻璃器皿工匠对工艺的不断探索创新,才是我们最核心的竞争力。”祁县县委书记李军说。

祁县坚持把创新作为推动玻璃器皿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不断提升原材料配比、熔炼技术等能力,推动玻璃产业工艺拔高、产品创新。

山西大华玻璃旗下的格拉斯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从吸收国外先进工艺、设备技术并进行改造、提升,到自主研发新型工艺、设备技术,再到自主研发全国领先的新型工艺、设备技术,走出了祁县玻璃产业装备制造的新路子。公司段树盛团队设计、研发的浮雕机、光谱共焦测厚仪、超快激光精密加工设备等40多种非标自动化行业设备,极大地改进了生产工艺,提高了生产效率,在生产线上均已成功应用,为祁县玻璃器皿自动化生产往前推进了一大步。

山西东玉玻璃股份有限公司聘请科研单位设计师,汇集了数千个玻璃水杯使用者手掌的数据和手握的力度,从中分析出共性数据和个性数据,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结合人体工程学,精密设计出适合大多数人一手掌握的新型专利产品,成为公司冲刺中高端市场的制胜法宝。

祁县玻璃器皿产业集群通过创新研发走在行业前沿,聚力锻造新质生产力,让“祁县玻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勇立潮头。

(刘锋 郭坚)

所有内容为晋中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