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 6 月 19 日 星期 版面导航首页|晋中日报|晋中晚报
上一篇 2024年6月1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前方鲁艺”纪念馆

1940年冬,晋东南鲁迅艺术学校(亦称“前方鲁艺”“太行鲁艺”)随八路军总部、中共中央北方局等军政机关迁驻上武村,开设戏剧、音乐、美术等文学艺术科目,创作了大量反映军民团结、一心坚决抗战的木刻宣传作品。

上武村鲁艺旧址红色资源环聚,为传承“鲁艺”在激情燃烧岁月里奉献于文化艺术的精神品质,中国北方国际写生基地将上武村鲁艺旧址纳入规划,与鲁艺校友会联合,共同打造建设了中国唯一的“前方鲁艺”纪念馆。

第一部分:风起延安。全民族抗战进入高潮后,延安和各根据地的抗日文艺运动蓬勃发展。艺术成为抗战中宣传与发动群众最有力的武器之一。1938年4月,鲁迅艺术学院正式成立,学校以鲁迅的名字定名,意在延续鲁迅的精神,在民族解放的大时代发挥文艺急先锋的作用,为抗日民族斗争多作贡献。

第二部分:云涌太行。为实践文艺大众化,鲁艺师生掀起了下乡、进厂、上前线的热潮。在探索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道路上,吸取多种民间文艺样式加以改造、发展,创造出了一些既不脱离民俗原貌又增添了文学艺术性的新的文艺样式。该板块利用实物结合多媒体,形象地展示出一大批深入生活、面向群众、鼓舞斗志、深受欢迎的优秀文艺作品。

第三部分:花开神州。1942年5月,毛泽东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讲话精神的指导下,艺术家们纷纷深入生活第一线,使延安文艺出现空前繁荣的局面。鲁艺的创作风气为之一变,鲁艺师生的面貌焕然一新,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态度从事创作,鲁艺发展走上了文学艺术民族化、革命化、大众化的道路。作为中国唯一的“前方鲁艺”纪念馆,该馆集中展示了“前方鲁艺”为抗战作出的巨大贡献以及为中国革命文艺作出的开创性工作。

张文军 摄影报道

所有内容为晋中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