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保风采|文物里的太谷
![]() |
净信寺倒座戏台玲珑雅致,堪称中国现存古戏台中的佳作 |
![]() |
安禅寺单檐歇山顶 |
![]() |
光化寺位于太谷区北洸乡白城村南 |
![]() |
妙觉寺悬鱼 |
![]() |
圆智寺是一处平面布局完整,壁画、彩塑、琉璃保存较好的佛寺建筑群 |
太谷,文化底蕴深厚。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乌马河流域定居、繁衍和生产。素有“晋商故里”“金太谷”“中国华尔街”的美誉。太谷全力塑造“五彩箕城,文耀太谷”文旅品牌,形成以箕子、孟母为代表的名人文化,以太谷标、周行镜宝为代表的晋商文化,以形意拳、智耳洪拳为代表的武术文化,以太谷秧歌、晋剧为代表的戏曲文化,以孟周衍、赵铁山为代表的书画文化,以太谷灯、绞活龙为代表的社火文化,以白塔、鼓楼为代表的古建筑文化,以八碟八碗、太谷饼为代表的饮食文化,以龟龄集、定坤丹为代表的中医药文化,以凤凰山、象峪河为代表的山水文化。被誉为“中国武术之乡”“中国秧歌艺术之乡”“书画之乡”“社火之乡”。
太谷,文物遗产众多。现有不可移动文物634处,其中,国家级文保单位10处、省级文保单位10处、市级文保单位1处。
净信寺
净信寺位于太谷区阳邑乡阳邑村西南,是太谷境内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佛寺建筑群。
据寺内碑记载,该寺创建于唐开元元年(公元713年),经多次增建和扩建,成现在规模。
净信寺坐北朝南,占地面积3610平方米,二进院落。由南向北依次有砖构 “福”字影壁、戏台、毗卢殿、大雄宝殿,两侧有掖门、看廊、灰泉殿、白衣殿、钟鼓楼、天王殿、碑廊、配殿耳殿。
殿内遗明代彩塑9尊,满墙壁绘有“诸天礼佛图”92平方米,采用明代工笔画法,着色浑匀,线条流畅,至今色彩醒目,是明代尚好之作。屋顶施孔雀蓝琉璃瓦件覆盖,为明正德原物。
安禅寺
安禅寺位于太谷师范附属小学院内,是一处保存有宋代早期建筑的佛教寺院。
据《太谷县志》及藏经殿梁枋题记载,该寺创建于唐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北宋咸平四年(1001年)重建,元延祐三年(公元1316年)、明嘉靖五年(公元1526年)、清道光十二年(公元1832年)都有不同程度的修缮。
安禅寺坐北朝南,原建筑规模不详,现仅存藏经殿和后殿,占地面积311平方米。后殿面宽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七檩无廊式构架,斗拱五踩单昂(直昂造)。藏经殿前存布施碑1通。过殿为砖砌台基,面宽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歇山顶,黄绿琉璃瓦方心,檐下斗拱四铺作单抄,耍头蚂蚱形。
2006年,安禅寺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光化寺
光化寺位于太谷区北洸乡白城村南,是一处保存有元代早期建筑的佛教寺院。
据《太谷县志》记载,唐代光化寺名隆兴寺,宋真宗赵恒曾在此居住,偶见龙像,遂于咸平二年(公元999年)敕命重修,改额“光化圣寺”,元代寺宇颓败,泰定三年(公元1326年)重修,明、清两代屡有修葺。
光化寺坐北朝南,占地面积2402平方米,二进院落布局。现仅存大雄宝殿、后殿、西配殿、东耳殿。大雄宝殿(过殿)为元代遗构,余为明清代建筑。
过殿面宽五间,进深八椽,单檐歇山顶,九檩前廊式构架,斗拱五踩单抄单昂,里转双抄偷心造,前后明间设板门各1道,前檐次间设直棂窗,梢间以檐墙封闭。寺内存清碑1通,字迹漫漶,难以辨认。
2006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妙觉寺
妙觉寺位于太谷区阳邑乡新村。新村妙觉寺是一座汉传佛教寺院,寺名源于“圆通妙觉”,其含义是希望众生顺利修成正果,达到佛教的最高境界。
该寺创建年代不详,寺内现存明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脊刹题记,清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曾重修。
妙觉寺坐北朝南,进院落布局,中轴线有过殿(千佛殿)、正殿,两侧为东西配殿、西院正殿、耳殿;现存建筑除西院正殿、耳殿为清代所建外,其余皆存明代建筑风格。
正殿面宽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七檩无廊式构架,檐下斗拱七踩三昂。明间悬清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匾额1方。
2013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圆智寺
圆智寺位于太谷区范村镇范村,是一处平面布局完整,壁画、彩塑、琉璃保存较好的佛寺建筑群。据碑载,该寺建于唐朝贞观年间,现存建筑多为明清所建。
圆智寺坐北朝南,占地面积3137平方米。二进院落布局,中轴线由南至北依次为前殿(天王殿)、过殿(毗卢殿)、正殿,两侧建山门、钟鼓楼、伽兰殿、东西厢房、东西配殿,寺院东为禅房院。
东、西配殿现存塑像数10尊,寺内现存明清维修碑9通,正殿、过殿共存壁画140平方米。
1986年,圆智寺被公布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摄影:侯帆 张可 王琪
文稿来源:太谷区文旅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