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 8 月 14 日 星期 版面导航首页|晋中日报|晋中晚报
下一篇 2024年8月1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科技强“芯”农业新 田畴沃野谱“兴”篇

——寿阳县2024年上半年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综述

玉米种植
景康现代农业园区
富家沟村彩椒种植
有机旱作农业科研创新基地百香果棚

炎炎夏日,关键之期、时间过半。在寿阳县农村广袤田野里,随处可见辛勤耕耘之姿、科技助农之态,绘就着建设高效生态农业强县的美丽画卷。

现代农业发展的寿阳实践

粮食作物完成播种面积82.05万亩,大豆玉米复合种植完成播种面积2.2万亩,油料作物完成播种面积1300亩,油菜完成播种面积728亩……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一组组数据是寿阳坚守底线不动摇,全面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持续提升粮食供给保障能力的见证。

在景尚的有机旱作农业科研创新中心,耕地地力提升、玉米种植技术和晾晒存储、秸秆综合利用、发展产业园区等课题成为了今年攻关的关键,这背后凝聚着科技助农的成果,也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缩影。

景尚园区定位智农数字园,打好中国农科院这张牌,围绕大田管理数据化、全套农机智能化,“我们积极探索‘大院大所’合作路径,与中国农科院景尚观测站、科创中心互联共建,以万亩数字水肥一体化园区成功申报了‘科技小院’。”景尚乡党委副书记、乡长王健说。

园区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有利于要素集聚、科技集成、主体集合、产业集群。寿阳坚定不移把农业园区作为高效生态农业强县建设的引擎,对景尚、平头“双园区”进行整体开发、差异打造。“我们平头园区定位种养结合园,与中国农大科研院所深度合作,攻克玉米黄曲霉素、呕吐毒素等制约玉米产业发展难题,提供‘微量元素’小杂粮、科技大棚、药菜科普园等技术服务。”平头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贾拴珍说。

发展现代化农业,寿阳不仅注重科技创新,加强和农业院校、产业人才合作,还致力于推动科学技术实用性转化。

“依托中国农科院旱作研究团队、‘马首农言’特聘专家等智库优势,我们在每个乡镇选派2至3名科技特派员开展服务,优先在重点和主导产业突出的乡镇建立科技特派员服务站,做到‘订单式’需求对接、‘菜单式’服务供给。”寿阳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海平介绍道。

除了给寿阳农业插上科技翅膀,不断改善基础农业条件,打好科学种田“组合拳”,也是稳步提升粮食产能的关键所在。

在南燕竹镇南燕竹村,广袤的土地里正上演着寿阳版的“种地吧少年”,“点地成金”在这里成为现实。依托“双层托管”,带动产业项目建设、农机联盟发展、农用设备更新,实现了农民、村集体、社会化服务组织三方合作共赢,真正解决“谁来种地”和“如何种地”的问题。同时,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双层托管”结合,合理确定建设区域、推进次序、支持重点和建设标准,力争今年全县建成高标准农田4万亩。

加快实施蔡庄水库供水、泉寺河管道引水等工程,合理调剂水量;大力推进农田宜机化改造,加快推进窄路基路面公路拓宽改造工程……建设“水利坪”、全面疏通农村“梗阻路”,随着水、路等基础设施便利化不断提升,寿阳现代化农业发展的路径也愈发清晰。

聚焦有机旱作课题,寿阳县用好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这块“金字招牌”,精准定位旱地综合利用,不断完善“中农院研发、省农大筛选、大企业集成、合作社示范、小农场推广、承包户受益”的科创体系,全力打造“华北有机旱作农业之芯”。

产兴景美民和的寿阳篇章

今年以来,寿阳县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对农村“三治三建三评”创建工作进行迭代升级、提标扩面,深入开展“百里百日”攻坚行动,一幅水清岸绿、生态优美的山水田园画在寿川大地徐徐展开。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玉米作为寿阳农业的压舱石,联通上下游产业意义重大。以王村坪为中心建设1000个以上玉米新品种对比试验基地,配套去雄、穗烘干、分选、包衣等设备,布局打造全省最大的育种基地;与中储粮达成合作协议,规划建设粮食仓储产业园项目,将全县玉米就地储存能力提升到40万吨以上;全力支持上马饲料加工产业,按照饲料化、燃料化、基料化、肥料化方向,加快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建设……制种业发展提上日程、提档升级仓储流通、打通精深加工环节,全省首条玉米全产业链正加快破局。

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项目联农带农、闲置资源盘活、工商资本“联姻”是关键。宗艾下洲、平舒古城、解愁安胜等村积极盘活村集体原有办公用房、学校、厂房、仓库,建设仓储冷库类项目,带动集体增收120万元;朝阳、解愁、羊头崖3个乡投公司吸引村集体将闲置资源资产以入股形式参与运营,让闲置资源“苏醒生金”;温家庄乡富家沟村采取“党建+合作社+农户”模式,实现1400亩土地统一托管,建设高标准玉露香梨示范园区670亩,打造百亩彩椒种植示范园,整合产业强镇、乡村e镇等相关政策,为特优农产增值赋能,推动特色产业村发展。

尹灵芝镇山南村将梅花鹿园、采摘园、中华鲟养殖园等园区串点成线,西洛镇升级打造“潇河部落”,宗艾镇对下洲古院落进行全方位文宣造势和提升打造,羊头崖乡谋划“流浪山谷”漂流项目……依托森林乡村、文旅乡村、水美乡村打造,各乡镇找准产业发展路径,创新推出系列文旅活动,打造特色文旅项目,吸引流量变留量。

沿街的房屋错落有致、干净的道路宽阔整洁、优美的生态心旷神怡,一句“农村不比城里差”,凝结着全县上下日夜攻坚推进农村“三治三建三评”创建行动的辛勤付出。

在所有行政村建立长效保洁机制基础上,全面铺开260个环境治理村组、57个提档升级村组、8个精品示范村组建设,高标准打造北、中、南三条乡村振兴环线。截至目前,全县540个村组累计投入24286人次,清理整治残垣断壁1358处,清理整治交通沿线环境问题3712处,整治提升村容村貌2321处,清理田间地头环境问题1341处。

“下一步,我们将全力攻坚厕所、污水、垃圾‘三大革命’,补齐供水、医疗、养老‘三大短板’,不断提升人居环境整治水平,持续推进公共服务便利化。”寿阳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岳东明说。

高效生态农业强县中的“效”,不仅要有产业之效、宜居之效,更应有治理之效。

朝阳、西洛、解愁3个试点乡镇的社会治理一体化指挥调度平台与党建领航“1881”工程智慧平台联网对接,更新完善原有的家庭、房屋、土地、就业等基础信息,以智能助力乡村治理;提高日间照料中心的运行管理水平,激发社会资本参与度,构建多形式、广覆盖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统筹考虑乡村治理和银发经济……完善乡村治理的体制机制,不断激活乡村主体的创新力量,以智慧赋能乡村善治,为乡村发展凝聚了强大合力。

“三治三建三评”创建行动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注入了新动能,“农业有奔头、农民有盼头、农村有看头”正成为寿阳“三农”工作的生动写照。

党建引领振兴的寿阳路径

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宗艾镇下洲村党委和沟西村党支部举行结对帮带签约仪式,拉开了寿阳县结对帮带的序幕。宗艾镇党委书记李耀华说:“我们将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工作作为2024年基层党建‘一号工程’,从基层治理、乡村振兴、信访维稳‘三场战役’出发,全面实现整顿提升解难题、出实招、开新局。”

为夯实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今年以来,寿阳县开展先进村党组织与软弱涣散村党组织“结对帮带”活动,推动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工作见真章、显实效,实现基层党组织之间的组织共建、活动共联、资源共享、遇事共商、有难共帮,形成了“先进领跑帮带、后进比学赶超”的工作格局。

景尚乡寺塘村党支部与市级标杆党组织贾豹村“结对帮扶”,围绕“三治三建三评”行动,深入推进“七个一起”措施,推广贾豹村“656”长效保洁制度,共同开展“脏荒乱”整治志愿服务活动,发挥“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协同作用,进一步提升改善乡村人居环境。

景尚乡党委书记范春晖表示:“我们充分发挥支部引领、党员带头作用,先后发动党员群众200余人次,集中清理村内主干道沿线‘六乱’150余处,签订门前‘五包’责任书205份,倡议书500余份,将人居环境整治纳入村规民约,提升群众维护意识、共建美好家园。”

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工作分调查摸底、分类评定、集中整顿、评估验收、巩固成效五个阶段进行,自开展以来,各乡镇坚持以“以点带面、整体提升”为目标,把“整后”工作同改善村居环境、培育后备力量、发展集体经济、提升治理效能等县委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紧密结合,取得良好成效。

“我们将坚持以‘以点带面、整体提升’为目标,创新开展发挥‘星级头雁’示范作用‘五个一’措施,由1名比照乡镇事业副科享受待遇的村党组织书记进行结对帮带,坚决做到问题不解决、工作不脱钩,力争把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这项老工作做出新成效。”寿阳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张希成说。

聚焦集体和农民“两个增收”目标,抓好项目盘子谋划,加快涉农项目建设,增强基层引领发展能力;完善考评体系、加强队伍建设、强化矛盾化解,打造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乡村振兴带头人队伍,增强基层善治能力……基层党组织与广大群众联系最直接、最广泛,不断提升履职能力,在发展产业、加强治理、优化服务等方面做实功、求实效,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最为坚实的保障。

扎根寿川沃土,以汗水浇灌希望、以实干笃定前行,在稳粮保供上扛起担当、在农业增效上蹚出路径、在共同富裕上率先突破,寿阳将奏响建设高效生态农业强县的时代强音。

所有内容为晋中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