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 8 月 24 日 星期 版面导航首页|晋中日报|晋中晚报
下一篇 2024年8月2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

—— 我市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纪实

本报记者 毛 静 本报通讯员 张旭飞

建设教育强国,基点在基础教育。党的二十大以来,市委、市政府积极适应城镇化发展和乡村振兴需求,以建设教育强市为目标,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统筹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两项创建”和高中教育特色多样化发展,各县(区、市)形成办优义务教育、办好学前教育、办强普通高中的均衡发展新样板。

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

一墙一景皆教育,一区一角皆童心。第13个学前教育宣传月期间,我市在和顺县举办了聚焦“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儿园环境创设”的主题教研培训,500余人参加,并通过线上直播的方式,覆盖全市幼儿园。活动就环境创设工作中如何处理好动与静、软和硬、内和外、多与少、固定与灵活、已有与未来六大关系等进行了研讨培训,推动各级各类幼儿园积极创设利于幼儿学习探索的教育环境,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市教育局着力健全学前教育教研体系,组织形式多样的主题教研活动,为推进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增添动力。

在不断提高科学保教质量的同时,大力推进基础办园条件建设,加强优质学前教育资源供给。2022年以来,我市新改扩公办园20所,认定普惠性民办园40所,学前教育增加学位1.5万余个。截至今年8月,全市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98%,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6%,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5.3%,均高于国家普及水平评估指标。

建立“长幼同园”机制,保障多孩家庭子女同时段在同一所公办园就读,561名幼儿享受政策,让家长接送孩子上学不再“两头跑”。坚持顶层设计、系统集成推进,优化幼儿园布局结构,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构建覆盖城乡、兼顾公办民办、涉及各类园所的联合型、协作型、贯通型发展共同体。寿阳县率先建立公办园编内外教师同工同酬机制,去年,在全省第一家通过省级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导验收。今年,和顺县作为全省第二批,接受省级督导评估。全省6个县通过省级督导评估,我市占到2个。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2024年,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与植树节不期而遇,市教育局在介休市、太谷区召开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工作现场推进会,各县(区、市)教育局局长、分管领导、相关科(股)室负责同志近100人参加,与会人员通过会议交流、现场观摩,实地考察了两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情况。

针对全市学龄人口峰谷变化情况,前瞻性做好学校布局规划调整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近13亿元,与山西师大、太原师院、晋中学院等驻地高校合作共建附属学校,增加学位近1万个,更好满足了大学城周边居民及驻地高校教职工子女就学需求。投资1.16亿元,对139所学校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新改扩建寄宿制学校12所,推动实现“千校达标”。

建成城乡学校共同体65个,以强带弱、大带小、城区带乡村,不断缩小教育的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差距,带动推进了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建立起同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机制,充分发挥了教育在城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中的支撑作用,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学校,更好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的需求,让公平教育的阳光普照晋中大地。

普通高中特色多样发展

夏末时节,夜幕下的昔阳中学华灯璀璨、流光溢彩,晋中市2024年中小学生田径锦标赛开幕式文体演出正在学校操场举行,为观众奉献一场视觉盛宴的同时,也向大家展示着学校标准化建设改造后的校园新貌;10天后,左权中学新校区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盛大的新校区搬迁典礼在此举办,标志着该校校区正式投入使用,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宽敞明亮的图书馆、绿意盎然的校园环境,每一处都散发着勃勃生机,激发着学子们探索未知的热情……

昔阳中学、左权中学两所学校校园环境的持续改善,正是全市高中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全市大力实施普通高中学校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投入12.5亿元,新建太谷中学、左权中学、祁县中学、昔阳中学、榆社中学、和顺中学、寿阳一中等9所学校,推进22所普高学校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打造了全省县中优质均衡发展的新样板。

深化地方与驻地高校合作办学,推进普通高中办学模式改革,积极探索东山县初高中贯通型教育、平川县高中集团化办学、市城区高中特色发展和职业学校综合高中试点改革。榆社、左权、和顺与晋中学院签订了县中托管帮扶项目协议,介休市依托山西师大开展学校管理者、乡村教师、特色课程建设等培训。全市11个县(区、市)每县(区、市)都有1所优质普通高中,在教育教学改革、教师队伍建设、卓越学生培养、全体学生发展上均保持了优质均衡发展的良好态势。

教育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不断健全投入保障机制,提高教育公益普惠发展水平。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基准定额不断提高,从2023年春季学期起,小学由生均650元/年提高到720元/年,初中由生均850元/年提高到940元/年,切实保障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坚持保障教育公平,落实“两为主、两纳入、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入学政策,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免试就近、划片规范入学,规范民办学校办学,严格落实“均衡编班”“阳光招生”和优质高中招生指标100%到校政策,让更多学生有机会享受优质教育资源;严格落实控辍保学政策,不让一个学生辍学;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人口20万以上的县(区、市)特殊教育学校实现全覆盖。

坚持教育公益普惠,严格落实国家、省、市学生资助政策。2022年以来,累计资助学生44.76万人次,资助金额达3.6亿元,实现所有学段、所有学校、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覆盖。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持续改善学生营养健康状况,让更多学生切身感受到党和国家的关怀。

所有内容为晋中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