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红色经济” 建设美丽石拐
本报讯 今年以来,和顺县横岭镇石拐村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聚焦红色美丽村庄巩固提升,着力做实美丽人居、美丽乡风、美丽产业“三篇文章”,推动发展“红色经济”,建设宜居宜业美丽石拐。
“美丽人居”提质升级。借助红色美丽村庄建设契机,以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为抓手,以农村垃圾、污水处理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强弱电全部入地,共埋设强电线管2300余米;硬化修整广场道路、人行道路及环村路1.6万余平方米,铺设下水管道1600余米、雨水管道1200余米;河道清淤3700余立方米;完成广场及河道沿岸绿化美化6700余平方米。今年以来,对照精品示范村建设标准,持续深化环境卫生整治,铲除垃圾堆放点2处,清理秸秆荒草、生活生产垃圾5吨,实现村庄环境干净、整洁、有序,有效提升乡村颜值,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
“美丽乡风”润泽沃野。狠抓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依托“一堡垒五中心”建设,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基层治理有温度。坚持党建引领。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党内生活制度,执行党员积分制,落实坐班值班代办制度。坚持德润民心。依托红色美丽村庄巩固提升项目,大力挖掘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资源,将理论宣讲、文明实践、示范引领相结合,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依托,开展主题宣讲4次,组织志愿服务活动5次,以“一约四会”为抓手,评选七星级以上文明户59户,其中,十星级文明户21户、文明家庭15户,引领群众向善向好,真正让乡风文明润泽和美乡村。坚持机制保障。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将公共卫生维护相关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在全村划分卫生责任区域,配备专职保洁员。用实用好污水处理站,确保全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转化。聚焦垃圾不落地“小切口”,深入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按照“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运转模式,与村民签署承诺书,强化评比激励,对积极践行生活垃圾分类且成效显著的村户予以物质奖励,激励村民以行动自觉扮靓家园颜值。
“美丽产业”助农增收。紧扣红色美丽村庄发展定位,推进“食宿学游在石拐”产村融合,打造红色农文旅融合新业态。打造红色品牌。做实党性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探索“1+N”综合教育模式。以石拐会议纪念馆和石拐会议旧址为中心,打造特色鲜明、亮点突出的红色文化研学、红色培训实践、红色生态旅游三大基地。促进产村融合。积极完善乡村旅游“食、宿、学、游”全要素服务,今年以来,陆续升级打造红色培训基地、八路军大伙房、亲水平台网红桥等游览区,因地制宜开设“传承红色基因,提升党性修养”特色课程,为党员党性教育提供了活教材。打造农文旅新业态。扎实用好三大红色基地,不断盘活村集体资源资产,创新推进红色文旅生态采摘园建设。下一步,还将依托各类节庆日举办文旅活动,打造采摘园、网红桥、烧烤营地新地标,实现特色产业种、产、销、观一体化发展,吸引县内外游客到石拐打卡、消费。
(宋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