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态治理+” 让河道“靓”起来
![]() |
生态修复治理后的昌源河畔。 张钰佳 摄 |
本报讯 近年来,祁县立足生态资源优势,以昌源河、乌马河生态修复治理工程为抓手,聚焦水生态,实施流域生态修复治理,让河水清起来,河道靓起来。
走在昌源河畔,一幅河畅、水清、岸绿的美丽自然画卷映入眼帘。“水清岸绿”“鱼翔潜底”“草长莺飞”这些美好愿景,如今正在祁县变成一幕幕美丽实景,一条条河道完成蝶变,变得赏心悦目。
在昌源河苗家堡段,成群结队的白鹭时而腾空而起,时而寻觅鱼虾。白鹭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是大自然的“生态检验师”,它对生存环境极为挑剔,被称为“大气和水质状况的监测鸟”,享有“环保鸟”的美誉。大批白鹭频频现身是祁县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最佳见证。
苗家堡村紧紧围绕自然舒适、生态宜居的总目标扎实推进生态环境治理攻坚行动,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坚持党建引领、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紧抓垃圾综合治理、河道“清四乱”专项整治、污水集中处理,确保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取得长期实效,让苗家堡村的天更蓝、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据了解,祁县昌源河、乌马河生态修复治理工程,总投资3.4亿元,工期3年。工程以构建河流生态、提升生态功能为核心,以防洪、控污、增湿、绿岸、调水为治理重点,实施空间规划、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等,为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了高质量的用水保障,并为经济社会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祁县昌源河、乌马河生态治理修复工程质量负责人孔繁媛说道:“通过对河道生态环境的修复治理,对堤岸生态化改造,解决了河道沿岸受雨水冲刷严重、水土流失的问题,提升了沿岸的生态治理,空间功能,水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水安全保障能力显著提升。”
这一系列工程的实施,进一步强化了河道综合治理,提升了防汛抗洪能力。有效补齐了防洪减灾体系建设短板,保障河道行洪安全,进一步改善了水生态环境,恢复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自然风貌。
现在,河水清澈透明,两岸绿草茵茵,沿岸的步道上,市民悠闲漫步,展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这些变化缘于祁县大力推进的水生态修复工程,在科技化、系统化、长效化的生态修复下,河畅水清也成为这座城市生态品质提升、美丽宜居的最佳见证。
下一步,祁县将继续通过修复水体生态环境,重构水体动植物的生存空间,结合水生动植物的投放、培育,基本形成能“自修复”的生态系统,实现水体生态修复治理,提高生物多样性,还河湖以宁静、和谐、美丽,让人与自然和谐的美景在祁县不断延伸。 (范金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