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林寺:东方彩塑艺术宝库
![]() |
张浩亮 摄 |
“中都邑,千年古刹,历悠悠风雨。”美国学者巴克莱·琼斯称平遥双林寺为“真正的、独一无二的珍宝”。双林寺,位于平遥古城西南六公里的桥头村,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之一。
双林寺,原名中都寺,因平遥县古时曾为“中都”城而得名。该寺创建于北齐武平二年(571年),后毁于兵火,宋时修葺一新,并取佛经上“佛陀双林入灭”之说,更名为“双林寺”。金元之际,毁于战火,明代依旧址重建,始呈今日规模。
该寺坐北朝南,三进院布局,四周筑以城堡式高墙,中轴线由南向北依次建山门、天王殿、释迦殿、大雄宝殿和佛母殿,两厢建罗汉殿、武圣殿、阎王殿、土地殿、钟楼、鼓楼、千佛殿和菩萨殿。各殿塑像满堂,其中完好者1500余尊。
天王殿也称三门殿,天王殿面阔五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前后檐设廊,外檐斗拱五踩双下昂,前檐明间悬清道光十年(1830年)“天竺胜境”匾额,乃明代重修时所置。殿内外书写50尊,殿前廊下为护法金刚四躯,一字布列,侧身依坐,袒胸露背。
释迦殿筑于砖砌台阶上,面阔五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五架梁对前后单步梁用四柱。前后檐明间辟门可通行,前檐明间悬“灵鹫遗风”匾额。殿内佛坛上置须弥座,释迦佛端坐其上,头饰螺髻,身着通肩袈裟,二胁侍菩萨,丰盈秀丽,宋金风格犹存,殿内四周布满悬塑,以释迦佛本行故事为题材,分84个情节塑于壁间。
大雄宝殿为明代遗构,建在高 0.86米的台基上,面阔五间, 进深六椽,单檐歇山顶,五架梁对面后单步梁用三柱,外檐斗拱五踩单翘单昂。大雄宝殿是中轴线上第三座大殿,也是双林寺最高大的建筑。殿内佛坛上塑法、报、应三身佛坐像,胁侍菩萨侍立,文殊、普贤菩萨对坐两侧,殿内四周绘工笔重彩壁画136平方米。
千佛殿殿内前檐墙下为30多尊供养人像,性格鲜活,孺子、老翁、文人雅士各具情态,是一组精妙的人物写生像。
古建谱华章、彩塑点佛像、丹青绘樊宫可谓是双林寺的真实写照。寺中彩塑尊尊传神,殿殿精彩,四分之三的彩塑采用悬塑手法制作,游客到此能感受到很强的立体效果。这些塑像以明代所塑之像居多,少数为清代补塑,是我国现存彩塑中的精品,其内明代彩塑是我国现存彩塑中的精品,被专家誉为“东方彩塑艺术的宝库”。(晋中市博物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