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权:古建旅游热潮持续
![]() |
大南街钟楼 |
![]() |
普照寺 |
![]() |
文庙大成殿 |
![]() |
高欢云洞 |
![]() |
天门寺 |
![]() |
粟城寿圣寺 |
![]() |
三元阁 |
![]() |
苇则寿圣寺 |
![]() |
手踪崖 |
![]() |
石佛寺石窟 |
随着国产单机游戏巨作《黑神话:悟空》的上线,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古代建筑的兴趣愈发浓烈。《黑神话:悟空》带来的巨大流量无疑为山西文旅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难能可贵的发展契机。乘“悟空”之势,讲晋中故事。在刚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期间,左权县的古建旅游热潮持续高涨,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探访。
左权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太行山主脉西侧,不仅红色基因厚重,生态环境良好,物产资源丰富,更享有“歌舞之乡”的美誉。同时,左权县历史文化悠久,据史书记载,远古时期的祝融在此筑城,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人类繁衍生息。春秋时期,这里属于晋国;东汉末年,始置辽河县,后曾更名为辽阳、辽州、辽县。如今,左权县内保存着众多精美的古建筑和丰富的文化遗产,每一处古迹都蕴藏着鲜为人知的故事,等待着人们去探寻、去聆听。
左权古建筑游览点简介:
文庙大成殿:文庙大成殿位于左权县辽阳镇南街村辽阳街81号。创建年代不详,据碑载元大德元年(1279)重修。明、清时期均有修葺,2004年揭顶维修大成殿,2005年至2008年复原一进院、二进院,现存大成殿为元代遗构。2013年,被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文庙大成殿是全省境内唯一保存完整的元代文庙古建筑,至今已历七百多年。它不仅是历史文化的实物见证,也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和智慧的劳动结晶。
大南街钟楼:大南街钟楼位于左权县辽阳镇南街村大南街15号。据楼内铁钟铭文记载,创建于金天德年间(1149-1153)。清代重修,现存为清代建筑。占地面积63平方米,坐南朝北。2003年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该楼为二层楼阁式建筑,下层砖石台基高3.5米,中设券洞,南北贯通。上层木构建筑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四周出廊,重檐歇山顶。
辽阳街三元阁: 辽阳街三元阁位于辽阳镇北街村辽阳街中段。创建年代不详,现存为清代建筑。占地面积200平方米,坐北朝南。三元阁为二层楼阁式建筑。下层砖石砌台基,高4.5米,中设券洞,南北贯通。上层楼阁式建筑,面阔三间,进深四椽,重檐歇山顶。上檐斗拱三踩单昂,下檐斗拱一斗三升交卷云式耍头。阁体四周副阶周匝,有廊柱18根。2003年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进行揭顶维修。
井沟石佛寺: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所修《辽州志》记载:辽县(今左权县)有“石佛松涛”胜境,“城西七里许,山有石洞,中镌石佛,因名石佛寺。枕高冈遶曲涧,苍松万株,清香袭人”。井沟石佛寺石窟位于左权县辽阳镇井沟村西南约500米石佛松山南北走向砂石岩壁上。石佛寺石窟雕凿年代不详。
高欢云洞: 高欢云洞位于左权县桐峪镇申家峧自然村西北约1000米处,207国道北侧长23.2米、高15.3米的岩壁上。据清雍正《辽州志》载,高欢云洞因北魏高欢在此避暑而得名。
苇则寿圣寺:苇则寿圣寺位于左权县桐峪镇苇则村中部。创建年代不详,坐北朝南,一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由南向北依次为南殿、正殿前月台、正殿,两侧为钟楼、鼓楼、东西配殿。现存南殿、正殿、正殿月台、钟楼、东配殿。2013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对其进行全面保护修缮。 寿圣寺坐北朝南,一进四合式院落。中轴线由南向北有南殿、正殿,两侧为东西配殿,南殿两侧建有钟鼓楼。2021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寺坪普照寺: 寺坪普照寺大殿位于左权县拐儿镇寺坪村中东部,据寺内碑刻载,始建于后晋天福三年(944),明成化十五年(1479)、正德八年(1573)、崇祯三年(1630)、清顺治十八年(1661)重修。现仅存大殿,为元代遗构。2013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对普照寺大殿进行保护维修。普照寺原为三进院落,中轴线由南而北依次是:山门、前殿、大殿、后殿,以及钟鼓楼、东西配殿。普照寺大殿,坐北朝南,是普照寺现唯一幸存的一座建筑,占地面积375平方米,建于0.4米高的青石砌筑台基上。面阔七间,进深六椽,单檐歇山顶。殿内梁架、梁枋均有彩绘,主要采用朱红色、墨色、白色,多绘有花卉、祥云、龙纹。但以殿内拱眼壁画上的观音像为佳,其中男貌女相观音,体态丰满,衣纹流畅,吴带当风。不论从用料和工艺处理都十分考究,具有唐时风韵。
天门寺: 天门寺位于左权县拐儿镇天门村东北约1000米处。创建于明弘治十二年(1499),清道光十七年(1837)、光绪七年(1881)、2004年重修。占地面积1329平方米,坐北朝南,二进式院落。
手踪崖造像:手踪崖造像位于左权县拐儿镇阪上村西约100米页岩石形成的山崖壁面,坐南朝北,立面面积200平方米。造像从左至右分为6区17龛,现存造像63尊,第6区上方5米处存石刻手掌1只,崖名由此而得。开凿年代不详,据造像风格判定为宋代。
粟城寿圣寺: 粟城寿圣寺创建年代不详,历代均有修葺,现存正殿为元代遗构,其余建筑均为近年复修。正殿前檐柱头设卷刹,卷刹和缓,南侧须弥式台明,陡板雕刻吉祥图,式样古朴,保留了元代建筑的特征。
文/皇甫慧卿 图/邢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