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 11 月 20 日 星期 版面导航首页|晋中日报|晋中晚报
上一篇 2024年11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非遗里的太谷——麦秆画

人物作品
柴门送客作品
薰烫
花鸟作品

麦秆画,又称麦草画、麦烫画、麦秸画、烧烫画等,最早始于隋唐时代的宫廷工艺品,历经数代传播,发展成为一种完善的艺术形式。它利用天然麦秆的自然光泽和材质,展现天地风雨、花鸟鱼虫、人物风景、花卉动物等内容,既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又极富现代装饰性和欣赏性,被文化部誉为“中国民间艺术一绝”。2006年,麦秆画获得了世界手工艺的最高奖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世界杰出手工艺品徽章”。

制作一幅麦秆画作品,需要使用电烙铁、电熨斗、雕刻刀、剪刀、夹子等工具,其中剪刀分为平口型、锯齿型、月牙型等。制作需要经历割、拣、漂、刮、碾、拓、剪、编、刻、裱、贴、烫、烙、熏等十几道工序。

麦秆画整个制作工序全凭手工完成。首先将麦秆浸泡、熏蒸、漂洗,然后剖开整平,再进行薰烫。在此过程中,要充分利用麦秆本身的自然光泽和质地,结合温度的高低变化,对薰烫部位分轻重缓急灵活处理,吸收融合国画、版画、剪纸、烙画等诸多艺术手法,使麦秆表面形成深浅不同的层次和色变,之后再经过剪、裁、印、贴等工序,才能制作出既古朴典雅、富丽堂皇,又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艺术作品。

麦秆画有多种规格和图案,产品题材涵盖人物、人体、建筑、风景、花卉、卡通、动物、历史文化等多个方面,兼具现代与仿古风格、纯色与彩色工艺。

明清时期,随着晋商的崛起,麦秆画流入太谷。第四代传人王其林于1990年在侯城村建立了麦秆画制作部,2000年在县城建立了山西太谷其林麦秆画艺术研究所,成为全省第一家大规模生产麦秆画的企业。

第五代传人王峰作为王氏麦秆画省级非遗传承人,致力于麦秆画从工艺品向艺术品提升,将写生手段引入麦秆画,实现了麦秆画的创新发展。目前,王氏麦秆画以太谷区为中心,产品辐射到北京、山东以及韩国、俄罗斯等国内外市场。(侯帆 张可 杜琦 王琪 郭冬平)

张可 摄

所有内容为晋中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