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减负增效 创新治理服务
本报讯 社区基层是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然而,“小马拉大车”问题一直是长期困扰基层工作人员的突出问题。今年以来,古城街道海子街社区持续推进基层治理创新,通过实践探索,为基层减负赋能,提升治理效能。
“减牌子、简机制”,为社区负担“做减法”。海子街社区全面梳理准入清单,严格明晰社区的权责范围,严格控制微信群数量,对社区微信工作群、使用的APP进行摸底排查,全面清理整治“僵尸类”APP、微信群等,切实减轻基层负担。同时,社区办事大厅由原来的党的建设、民政、劳动保障、计划生育等多业务窗口,精简为现在的综合服务窗口,通过优化流程、简化手续、缩短时限等措施,提高了服务效率,方便了居民办事。过去,社区屋内屋外大大小小几十块牌子,如今,多余的牌子被摘下,墙面变得清爽,社区工作内容更清晰,工作人员也能有更多时间服务辖区居民。
“勤走访、知民情”,为社区服务“做加法”。为提高社区为民服务能力,海子街社区强化网格一体化服务管理,将社区工作人员从繁杂事务中解放出去,走进居民、走进商铺、走进社区大街小巷,更好地服务居民。网格员通过日常走访,及时了解民情,第一时间了解居民的困难、诉求,并上报社区街道,帮助协调、解决。海子街社区第一网格员王云梅了解到古城煤改电工程影响柴油机厂宿舍218户居民取暖问题后,积极行动,最终协调相关部门为居民重新安装供电线路并开通煤改电取暖专线线路。
“双报到、双服务”,为社区赋能“做乘法”。海子街社区聚焦基层所需、群众所盼、党员所能,持续开展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根据社区特点、实际情况,按照“优势互补、精准匹配”的原则,县人大、县委社会工作部、县总工会、古城消防救援站、平遥古城景区公司5家单位与社区建立结对共建关系。通过联席会议机制,共同研究讨论辖区内重大事项和居民所需所盼,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为社区解决实际问题。截至目前,海子街社区已与5家单位联合开展活动8次,不断提升城市基层党建整体效能,充分激发社区治理活力。
下一步,海子街社区将聚焦强基固本、减负赋能、规范管理、治理质效等方面,加强与各部门协同联动,进一步解决基层“权小责大”“人少事多”问题。通过为“车”减负担、为“马”强筋骨,切实为基层减负,努力打造“把服务做优、让群众满意”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张林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