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党建链”赋能“产业链” 打造园区高质量发展“聚能环”
本报讯 今年以来,榆社经济技术开发区积极打造现代煤化工、医药和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新能源与清洁能源产业发展特色,持续探索“党建+产业链”发展新路径,不断强化“链式思维”抓产业,推进“链上企业”抓党建,推动组织建在“链”上、资源聚在“链”上、服务优在“链”上,实现优势互补、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为奋力打造现代产业高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红色动能。
组织建在“链”上,筑牢红色堡垒。为激活党建引领力,由龙头企业牵引组建,初步形成了化工新材料产业链、现代医药产业链、固废循环利用产业链、新能源产业链“四个链条”,构建“开发区党工委—链主党组织—企业党支部”三级组织架构,覆盖1个机关支部、2个企业党委、20个企业支部、495名党员,凝聚协同发展合力。在此基础上,研究制定党建指导员与项目专员“两员合一”工作机制,选派11名党建指导员包联下沉全区企业,每周开展入企走访,指导成立党支部5个,组建联建支部8个,成立物流联盟1个,撤销党支部1个,重组党委1个,新发展党员44名,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形成加强党建工作的良好氛围。
资源聚在“链”上,拓宽发展空间。围绕主导产业和“四个链条”,榆社经开区坚持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深化“以商招商”“链条招商”“领导招商”有效模式,积极开展“政府+链主+园区”招商,鼓励和引导“链主”“链核”企业以商招商,紧盯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等地区产业转移趋势,由党员骨干带头参加各类招商活动,引进一批支撑带动作用强、示范引领优势明显的主导产业项目,推进全区产业提档升级、集群发展。同时,进一步提升产业要素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园区综合承载力,加快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进度,构建通畅的水、电、路、污网。加快化工园区认定,提高园区安全风险等级,为化工项目招引落地提供保障。今年以来,招引“链上企业”6家、投资总额69.2亿元,不断推动实现产业发展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服务优在“链”上,强化助企实效。持续加强校企合作,支持鼓励企业搭建公共研发平台,健全科技资源共享和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不断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坚持“突出重点、梯次培育”原则,建立龙头企业、“小升规”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重点培育库,引导企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等方向转型升级,最大程度挖掘企业内能。健全完善“四个一”工作服务机制,组建重点项目服务工作党员先锋小组,持续提高服务质量,做到服务企业一呼百应,推进项目一路绿灯,为招商项目快速落地、投产见效提供周到服务,以高质量项目建设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今年以来,累计为“链上企业”办理各类审批事项160余件,助力解决企业“急难愁盼”棘手问题10余项,持续营造审批效率高、服务质量优、企业获得感强的营商环境。 (程煜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