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新质生产力 赋能高质量发展
—— 太谷区科技创新成果掠影
3月1日,山西·太谷第二十二届科技节开幕。当日,科技成果推介、招商项目签约、科技成果展示、科普宣传、实用技术培训咨询服务等一系列惠民活动,为太谷及榆次、祁县、清徐等周边县区农民群众送上了一道“科技大餐”。
近年来,在太谷区,科技创新如同一股强劲的春风,吹拂着这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地,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应用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不仅推动了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更为全国农业现代化树立了新的标杆。
智慧农业是太谷区科技成果的一大亮点。近年来,建设了京东智慧农场等应用场景,通过建立物联网、AI、遥感、智能化管控系统等,搭建从种子到筷子全程可视化溯源体系,实现农产品从优地优品到优质优价的全过程管理。联合打造金铭农牧生猪智慧养殖示范区,实现多维度、多层级预警,应用于27个智能猪场,实现调温、调湿、通风、采光、采食智能化管理。推动国内有影响力的智慧养猪生态运营平台“猪联网”落地太谷,有效促进山西省生猪行业与互联网大数据深度融合。番茄小镇引进番茄领域世界领先的无土椰糠栽培、电子温室数控等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测和调控温室内的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参数,创造作物最佳生长条件。为产业用户实现“数字化生产”,带动周边种植户增产增收。
在晋中国家农高区的智慧农场示范基地,物联网智能设备、智能水肥一体机、逆渗透纯水机组等高新技术设备随处可见。这些设备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精准度和效率,还降低了生产成本和资源消耗。此外,依托巨鑫伟业设施园艺数字农业示范区、番茄小镇全环境智能温室示范区等,开展了智能育苗生产管理、病虫害监测预警、自动喷淋微喷系统等技术应用,进一步推动了智慧农业的发展。
种业创新有突破。晋中国家农高区将育种攻关摆在突出位置,先后建成了谷子研究所、藜麦研究院等一系列创新平台,并引进了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如先正达种业、龙生种业等,共同推动种业振兴。这些创新平台和企业的加入,不仅加快了新品种的研发速度,还提高了品种的适应性和抗逆性,为实现农业优质高效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生物科技成果令人瞩目。依托山西农谷生物科技研究院等科研机构,在生猪、蔬菜等主导产业的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通过遴选农业专家深度参与共建工作,梳理整合相关项目、成果和技术,形成了多项生猪和蔬菜产业成果,有力支撑了这些主导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例如,针对果树植保装备通用性差、重心高等问题,山西农大“植保坦克”研究团队研发出了国内首台遥控植保坦克,这一创新设备的应用,极大地提升了作物园区的植保防控效果。
科技成果丰硕。太谷区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创新主体培育和创新平台建设。通过出台科技创新奖补政策、争取上级资金等措施,太谷区激发了企业的创新活力,推动了高新技术企业的快速发展。同时,加强了科技特派员工作,选派优秀科技特派员深入乡村开展技术指导服务,为农民提供了及时有效的技术支持。
科技创新成效显著。涵盖农业、工业、医疗等多个方面,借力有机旱作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功能农业重点实验室、黄土高原特色作物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聚焦核心种源、有机旱作、节水农业、农业特色资源挖掘利用、冷链保鲜、农机装备制造等领域,加快校地融合、贯通产学研用,孵化更多成果。持续建设农高区现代特优粮食产业园,建设北方地区有机旱作农业、功能农业食品深加工、中药材研发和创新、农业科技创新、全省农产品检验检测和质量认证、省级智慧农业管理六大板块。发挥“晋中国农”区域品牌、“农高优选”商业品牌、“谷蓉香”地域品牌效应,打造全国领先的农副食品加工基地。“晋创谷·农高区”挂牌,5所驻地高校让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71家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47个省级以上重点工程实验室和技术中心、48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以全市第2的体量让校企创新联合体催生出新模式、新产业、新动能、新业态。进一步加强了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建立了多个产学研合作基地,推动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通过政策支持、资金投入和人才引进,科技成果转化率显著提升,推动了全区经济的快速稳步发展。
太谷区科技创新成果的取得,得益于其深厚的科教资源和创新氛围。作为晋中国家农高区的所在地,太谷区拥有山西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等高等学府和科研机构,为农业科技前沿技术的集成推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这些机构不仅培养了大量的农业科技人才,还通过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等方式,不断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文/ 图 孙泰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