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本报讯 (记者杨星宇)今年以来,我市进一步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聚焦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以金融服务农业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以增量、扩面、提质、降本为抓手,全面统筹、协同发力,加强引导、优化配置,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科技赋能、创新驱动,助力金融服务“千万工程”工作提档升级,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的金融保障。
我市紧扣乡村全面振兴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明确建立金融助力“千万工程”、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市级专项协调机制,围绕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拓宽涉农融资渠道、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和优化金融生态环境等,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各县(区、市)优势特色产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基层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的信贷支持力度,实时推送农业重点项目、特色产业、龙头企业融资需求名单,积极探索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林权、农村集体资产股份、生物活体等抵押贷款业务,大力推广惠农利民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强涉农专属产品开发,建立健全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档案,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创建具有特色的金融助农品牌,提升服务专业性,切实维护农村金融市场秩序,努力打造金融助力“千万工程”晋中样板。
市政府办公室作为协调机制办公室,自金融助力“千万工程”、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市级专项协调机制运行以来,积极开展专项调度,走村入企调研,掌握金融助农服务进度,助推政银保企对接沟通,推动创新金融产品,总结好的经验做法,着力推动工作机制走深走实,金融资源精准落地。
强化工作调度,建立调度运行机制,确定每月召开专题分析会,对各金融机构的涉农贷款和涉农服务进行跟踪复盘,及时协调解决存在问题;每季度汇总全市各金融机构涉农领域工作,针对有差距的机构开展重点督导。建立问题协调机制,针对各机构在推动落实过程中遇到的主体对接难等问题,由相关部门、县(区、市)统筹协调解决,目前已解决问题10余个。建立金融创新服务机制,由中国人民银行晋中分行和晋中金融监管分局负责指导金融机构进一步创新金融产品,优化服务流程,降低融资成本,除已在册推介的80余款金融产品外,又协调两款产品进入服务手册。
深入走访调研,因地制宜解决推动金融助力“千万工程”过程中发现的难题,目前共协调解决贷款保险问题120余个。特别是针对当前乳业因需求不足导致供给过剩,生鲜乳平均收购价降低,企业经营面临较大压力的情况,市政府办公室、中国人民银行晋中分行、晋中金融监管分局相关负责人带领金融机构,先后赴榆次区张庆乡张庆村、晋阳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进行走访调研,现场解决企业信贷保险困难。其中,中国农业银行晋中迎宾支行开通“绿色审批通道”,为企业量身定制“活体抵押+订单质押”组合贷款产品,协调贷款300万元,执行涉农优惠利率。对于奶牛养殖收益周期长、市场波动大的问题,中国太保产险晋中中支开发的“收益险”已进入金融监督管理局审批审核流程,审核通过后将进入试点阶段。届时产品推出,将进一步降低奶牛养殖企业的市场风险,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农村广阔无垠的希望田野,是金融服务的热土。我市将持续探索创新金融助农产品和服务模式,不断延伸金融助力“千万工程”的广度和深度,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