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4 月 2 日 星期 版面导航首页|晋中日报|晋中晚报
上一篇 2025年4月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老年人家门口的“幸福驿站”

—— 榆社县持续做好居家养老服务工作

清晨,榆社县云簇镇崇串村的居家养老服务驿站里飘出阵阵饭香。79岁的岳付生老人坐在餐桌前,一边吃着热气腾腾的早餐,一边和几位老友唠着家常。“以前一个人在家,一锅饭要吃好几顿。现在可不一样,顿顿有现成的,还变着花样!”岳大爷笑得眼睛眯成了缝,接着说道:“这里不仅管吃饭,连洗澡、理发、量血压这些事都有人操心,孩子们在外打工也放心多了。”

近年来,榆社县持续做好做实居家养老服务工作,通过党建引领、政府引导、社会参与、集体互助和家庭尽责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不断强化农村基本养老服务供给,持续提升农村养老服务质量,加快构建普惠可及、全面覆盖、持续发展的农村基本养老服务体系,让“老有所养”服务保障更优,“幸福榆社”建设成色更足。

盘活闲置资源

养老驿站暖人心

榆社县地处太行山区,农村老龄化问题突出。如何让老人“养老不离村”?2022年起,当地以党建为引领,积极盘活闲置校舍、厂房等资源,打造出“一村一驿站”的居家养老新模式。北寨乡作为试点,率先将17个废弃校舍改造成养老驿站,并配备厨房、卫生室、娱乐室等功能区域。此后,榆社县下大力气破解全县推行过程中因地理位置、服务需求、经济条件差异等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两年内,新改建了155个农村居家养老服务驿站,配置了厨房、餐厅、娱乐室、卫生室、洗浴间等功能区,覆盖了92%的行政村,惠及2000余名老人,彻底让老年人摆脱了“一锅饭吃几顿”“生病乱吃药”等生活困境。

如今在郝北镇常银村,一座由废旧戏台改造而成的驿站成了村里的“人气打卡地”。村委会委托附近饭店提供助餐服务,老人们每天只需花费9元钱,就能吃上两荤一素的营养餐。“戏台以前荒废着,现在天天热闹,有时候还能看戏哩!”村民李桂花说道。

“七助服务”解难题

养老迈向“享老”

“助餐、助医、助浴……驿站啥都管!”谈起变化,西马乡新村83岁的王奶奶不禁竖起了大拇指。由于她腿脚不便,驿站工作人员每周都会上门帮她打扫卫生、代买药品。

“七助服务”是榆社县自养老驿站运行以来持续推行的主要内容。该服务以助餐为核心,同时创造条件,有序提供助医、助浴、助洁、助行、助乐、助急等服务。“‘七助服务’精准满足了老人的需求,医生定期义诊、志愿者陪着去办事、应急救援队24小时随时待命……就连吃降压药都有人提醒。”岳付生感慨道。

“七助服务”让农村老人吃上了热乎饭,洗上了热水澡,穿上了干净衣,生病能及时就医,还享受到了代办事务和应急保障服务。从日常生活的一日三餐,到丰富精神生活,从处理日常琐碎事务,到应急时刻的守护,榆社县凭借“七助服务”织就了一张细密的养老幸福网。在这里,养老驿站不仅仅是提供生活服务的场所,更是维系情感的重要纽带。

多元模式“造血”

小驿站蕴含大智慧

如何确保驿站能够长久稳定地运营下去呢?榆社县探索出了集体经营、委托服务、合作拓展、抱团互助四种模式。

集体经营型,即利用各种闲置房产、红白理事会、日间照料中心,就地就近聘用服务人员,为入站老年人提供基本养老服务,目前约80%的农村养老驿站采取集体经营,不仅提供了养老服务,还解决了338人就业,人均年增收近2万元;委托服务型,即以合同形式委托辖区餐饮单位,为老年人提供日常就餐服务,同步配套活动室等功能设施;合作拓展型,即由职能部门、村(居)委会、协会和服务机构进行合作,提供拓展延伸服务;抱团互助型,即针对偏远村、自然村常住老年人较少的实际情况,以本村亲朋好友、邻里互助支持为主,建立居家互助式养老服务点,开展“抱团式”养老。

目前,东升社区与县妇幼保健院合作,将医院食堂升级为“共享餐厅”,既满足了医院职工的就餐需求,又为周边百余名老人提供助餐服务。柳泉村推行“互助养老”模式,老人们轮流帮厨、结伴下田劳作,农活娱乐两不误。岚峪村聘用本村村民负责保洁、配餐工作,村民张大爷笑呵呵地说:“活不重,还能有一份工资,日子过得有盼头!”

“五个一点”破难题

养老更可持续

资金从哪儿来?榆社县创新采用“财政支持一点+集体自筹一点+个人负担一点+自力更生一点+社会捐赠一点”的“五个一点”经费保障体系,财政每年专项列支养老预算,累计投入880万元(县级600万+上级整合280万),新建改造驿站68个,升级采暖、监控、洗浴等设施。2024年,各村统筹光伏收益700万元支付公益岗位工资,自筹150万元保障水电气开支,用集体收入反哺养老,相当于用阳光“晒”出养老钱。此外,老人子女通过“孝心缴费”承担部分费用;各村利用机动地、空闲地,自建“菜园子”,收购老人种植、养殖的农副产品抵扣餐费;社会捐赠超300万元用于养老驿站运营。在箕城镇,驿站开辟“爱心菜园”,老人们参与劳动能赚积分换服务。

“五个一点”模式不仅让养老驿站的运行持续化发展,更深远的是,这里正重塑乡村治理逻辑:闲置校舍变成“养老乐园”,光伏收益“晒”出温暖,老人从“被供养者”变为“服务创造者”。正印证了那句话:“乡村振兴不单是修路盖房,让老人笑着养老,才是最美的风景。”

傍晚,崇串村驿站活动室里传来阵阵笑声,几位老人正围坐闲聊。墙上“离家不离村,离亲不离情”的标语镀上一层金晖。“过去担心老了没人管,现在驿站就是第二个家。”岳付生的话道出了许多老人的心声。榆社县正以“五个一点”的智慧与“四型模式”的温情,用“小驿站”托起“大民生”,让农村养老从“有保障”到“有品质”,为乡村振兴添上一抹温暖底色。

(程煜媛)

所有内容为晋中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