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4 月 23 日 星期 版面导航首页|晋中日报|晋中晚报
上一篇  下一篇 2025年4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介休市东宋壁村

蝎子养殖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

本报讯 春日里,介休市龙凤镇东宋壁村的蝎子养殖基地迎来繁育旺季。养蝎子成为了当地农户增收致富的“法宝”,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全新活力。

走进占地1.8万平方米的养殖基地里,温热潮湿的空气扑面而来,一只只蝎子在层层叠叠的蛋托间穿梭、栖息。它们或静止不动,或轻微摆动着长尾。这些曾藏身于山野石缝的节肢动物,如今成为村民眼中的“黄金矿工”,用带刺的尾针“书写”着特色养殖赋能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蝎子浑身都是宝,尤其是药用价值特别高,市场需求大。2023年,介休市林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荣大利看准商机,开始摸索蝎子养殖。但养蝎子是个技术活儿,掌握不好蝎子不是热死就是冻死,自己还经常被蝎子蛰。起初,因技术不足屡遭挫折,他先后赴山东、陕西拜师学艺,在镇村支持下流转闲置宅基地,建成标准化养殖厂房。

如今的养蝎房里,智能温控仪精准调控着温湿度,首批100万只蝎苗在“产房”内茁壮成长。“母蝎子一年产两次,每次能孵35只左右幼蝎。”荣大利介绍,随着气温升高,蝎子生长发育、交配产仔的节奏加快,幼蝎8至10个月可长成成蝎。为降低成本,他还发展“蝎子+黄粉虫+家禽”循环模式:黄粉虫作为蝎子饲料,黄粉虫的虫皮也是鸡、鹅等家禽十分钟爱的食物,于是他在养殖房外饲养了80只鸡和50只鹅,进一步延伸养殖产业链,提高产业附加值。

从石缝到厂房,从零散养殖到全产业链,带刺的“金尾巴”正扫过黄土地,留下一串坚实的乡村振兴足迹。

(薛冬婷 范亚明 郭楚楚)

所有内容为晋中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