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人才队伍建设 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 和顺县松烟镇聚能蓄势培优育强村级后备力量
为深入实施村级后备力量培育储备三年行动计划,近年来,和顺县松烟镇立足实际,创新实施“广拓源、严把关、强培育、重实践”四步工作法,构建起科学有效的村级后备力量培养机制。截至目前,全镇储备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72人、村“两委”其他成员后备力量189人,各类人才共计898人,平均年龄降至38岁,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占比达33.6%,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超57%,队伍结构实现年龄降、年轻干部占比升、学历水平升,为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强人才支撑。
党委统揽
下好人才选育“一盘棋”
高规格组建工作专班。成立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包乡镇县领导、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包村干部、村支部书记均纳入其中的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召开工作动员会、推进会5次,集中培训2次,入村召开座谈会29次,为开展摸排储备工作奠定基础。
精准制定工作方案。研究制定《松烟镇村党组织带头人后备队伍建设规划》,配套设计选拔标准、培养计划、考核办法等具体实施细则,使工作切合实际、有章可循、要点突出。
科学规划时间节点。细化形成《松烟镇村党组织带头人后备力量培养选拔工作清单》,每月下发工作提醒,排定工期、精细谋划,确保工作保质保量、提速增效。
广拓源头
建强后备力量“蓄水池”
户籍数据全面筛。对照后备力量培育储备要求,综合全镇户籍、网格信息,覆盖户籍转出人口、高考生源等,筛选出23至65周岁以下全部户籍人口8000余人。
入户走访常态找。组建调研摸排工作组,由包乡镇领导及镇村干部带队,形成县、乡、村“三级联动”,完成谈心谈话、走访调研4800余人次,全面摸清优秀乡村人才。
定向推荐择优评。通过村党组织推荐、党员群众推荐、个人自荐“三荐”程序,推荐优秀人才262名,其中择优评出66名村“两委”其他成员后备力量。
在外人才广泛引。通过“山水松烟”公众号,持续向在外人才宣介松烟发展优势,解读创业政策,提供创业帮扶,唤起在外人才及本土能人回乡共建的热情和信心。
严把标准
构筑选人用人“防火墙”
“一丝不苟”严把程序标准。遵循村级考察初审、乡级评估复审程序,对照后备力量“两个清单”“两条红线”标准,突出选贤任能,确保选出一批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优秀人才。
“一把尺子”综合测评考量。严格执行“五访谈四听取三分析”工作举措,精准分析研判,按照“担当型、提升型、调整型”三个等次,在村测评、镇研判的基础上,评定出“担当型”5名、“提升型”11名、“调整型”7名。
“一体联动”同步部署推进。坚持把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与后备力量培育储备三年行动深度结合,通过走访调研、座谈“问诊”,及时调整村党组织队伍结构。
系统培育
构建培养管理“全链条”
强化日常学习。组织后备力量积极参与各项学习活动,以学习强国App、和顺党员连心桥等平台为载体,将党内政策法规、乡村政策理论、产业发展技能融入后备力量培养内容,有计划、针对性地充电蓄能。
完善帮带制度。建立“2+1”结对帮带培养机制,明确1名乡镇领导干部和1名村党组织书记或驻村第一书记帮带后备力量,实现结对帮带全覆盖。
规范“成长档案”。抓好抓实后备力量日常管理,统一建立“成长档案”,跟踪记录后备力量基本信息、工作实绩、学习培训、实践锻炼、导师帮带等情况,实时进行培养方案调整。
实战赋能
点燃干事创业“加速器”
搭建“四级历练平台”。在本村担任网格员、报账员积累基层经验,在镇机关轮岗锻炼提升业务能力,通过跨村交流学习先进经验,参与招商引资、产业发展等重点项目锤炼实战本领。通过“村级、镇级、跨村、项目”四级平台,多岗位历练、多领域实践,全面提升后备力量的综合素质。
创新“3+X”实训模式。固定“3项必修”即参与一次矛盾纠纷调解、主导一个村级项目、完成一轮入户走访;自选“X项特长”,根据个人优势参与产业发展、文化建设等专项工作,实现从“备而不用”转向“即备即用”,构建后备力量快速成长通道。
实行动态考核优化。定期对后备力量开展履职情况评价,按照好中选优、优中选强原则,及时对不符合要求的人员进行调整,并积极吸纳更多优秀人才进入后备力量人才库。 (赵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