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行山西晋中分行深耕“五篇大文章” 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金融活水
![]() |
农行山西晋中分行工作人员深入山西鑫炳记食业股份有限公司详细了解企业生产加工及市场供应情况,面对面对接企业金融需求。 |
![]() |
农行山西晋中分行科技特色支行正式挂牌。通过创新产品与服务模式,助力科技企业发展,为晋中地区科技产业注入强劲金融动力。 |
![]() |
农行山西晋中分行客户经理在晋中国家农高区的山西晋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走访,了解动物疫病诊断试剂研发与金融需求情况。 |
![]() |
农行山西晋中分行工作人员深入榆社田间地头,向养殖户细致介绍“惠农e贷”,助力解决资金难题,推动当地养殖产业发展。 |
![]() |
农行山西晋中分行主动融入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在太谷农高区实地查看企业甜瓜苗、草莓苗的育苗情况及金融资金需求。 |
![]() |
农行山西晋中分行工作人员深入“平遥牛肉”专业镇进行走访调研,详细了解平遥牛肉的销售规模、市场分布、销售策略等,致力于为平遥牛肉产业发展提供更精准、有效的金融支持。 |
本报通讯员 周丽君 张大鹏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农行山西晋中分行聚焦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大领域,持续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推动金融服务精准滴灌实体经济。截至2025年3月末,该行各项贷款余额突破389亿元,年日均净增25.64亿元,较上年同期多增7.98亿元,信贷规模与增量均创历史新高,为晋中市产业升级、生态转型、民生改善注入强劲动力。
科技金融赋能 激活新质生产力强引擎
在晋商故里晋中,一场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正悄然改写区域经济发展图景。作为服务地方科创的“金融主力军”,农行山西晋中分行以“科技金融”为突破口,通过设立特色机构、创新专属产品、精准对接需求,为晋中国家农高区(山西农谷)及全市科技型企业注入“金融活水”,点燃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强劲引擎。
设立全市首家科技特色支行,构建科技金融服务新生态。2024年,农行山西晋中分行在太谷区落下关键一子——全市首家“科技金融特色支行”正式运营,标志着该行从“传统金融服务商”向“科技金融生态构建者”的角色转型。支行以“专属机构+特色产品+精准服务”为核心,聚焦晋中国家农高区(山西农谷)这一国家级农业科技创新高地,构建起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体系。“我们不仅是提供贷款,更是搭建科技成果转化的桥梁。”支行负责人表示,通过与农高区管委会、科研院校建立常态化对接机制,支行精准捕捉企业需求,实现金融服务与科技创新的“同频共振”。成立至今,支行已累计对接农高区企业50余家,促成融资合作19项,成为区域科技金融服务的“桥头堡”。
精准滴灌农业科技,破解成果转化资金瓶颈。作为全国九大农高区之一,晋中国家农高区承担着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的重任。然而,科技研发的高投入、长周期特性,让金融服务不可或缺。农行山西晋中分行靶向施策,运用总行专项产品“农业园区科企贷”,为山西晋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送上“及时雨”。“这笔资金让我们的科研成果转化周期大大缩短。”晋农生物负责人感慨道。据统计,2025年一季度,该行向农高区企业发放科技类贷款超1亿元,支持了14个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推动“实验室成果”加速走向“田间地头”。
创新产品矩阵,破解科技企业融资短板。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轻资产、高成长、缺抵押”的共性难题,农行山西晋中分行跳出传统信贷思维,推出“科技e贷”纯信用产品,将企业专利数量、研发投入、技术团队等“软资产”转化为融资“硬通货”。通过接入税务、知识产权、征信等大数据,该行搭建智能风控模型,实现“线上申请、自动授信、随借随还”,最快24小时内完成放款,精准匹配企业“短、小、频、急”的资金需求。山西天一纳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便是受益者之一。这家是拥有多项专利的“专精特新”企业,凭借技术创新能力获得900万元授信,较传统融资流程提速60%。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3月末,“科技e贷”已服务全市5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累计投放贷款3.56亿元。
数据见证成效,绘就产业升级新图景。科技金融的持续赋能,正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效。截至2025年3月末,农行山西晋中分行制造业贷款余额达19.88亿元,其中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4.68亿元,较年初增长50.37%,远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在企业覆盖率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合作率达81.82%,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合作率达63.41%,实现了对优质科创企业的深度渗透。“我们正探索‘科技金融+产业链’模式,围绕我市重点产业,提供‘研发—中试—量产’全链条融资支持。”农行山西晋中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
从田间地头的农业科技到实验室里的“卡脖子”技术,农行山西晋中分行的实践印证了金融与科技的协同效应。在创新驱动发展的时代浪潮中,农行山西晋中分行正以改革创新的勇气,书写科技金融赋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篇章。
绿色金融助力 绘就低碳转型发展新画卷
在“双碳”目标的时代号角下,三晋大地涌动着绿色发展的澎湃动能。作为服务地方经济的金融主力军,农行山西晋中分行以绿色金融为画笔,深耕清洁能源、传统产业升级、生态保护等领域,为晋中市低碳转型勾勒出一幅“产业绿、生态美、动能足”的新画卷。
顶层设计破题,构建绿色金融服务体系。2024年,该行将“绿色金融委员会”升级为“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委员会”,将绿色信贷纳入“一把手工程”,从制度层面确立“优先受理、优先审批、优先投放”的“三优”原则,为绿色项目开辟“金融快车道”。截至2025年3月末,该行绿色信贷余额达106.26亿元,较年初增长20.76%,增速高于全行平均贷款增速15.4个百分点。“我们建立了绿色项目库,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实行名单制管理,确保金融活水精准滴灌。”该行相关负责人介绍。
传统产业“含绿量”变“含金量”。曾几何时,传统煤电、焦化等产业因高能耗、高排放被贴上碳排放“大户”的标签。农行山西晋中分行立足绿色金融发展理念,以金融杠杆撬动传统产业转型,推动“黑色经济”向“绿色经济”转型,让传统产业的“含绿量”转化为市场竞争的“含金量”。该行向左权华能煤电投放了5.35亿元贷款,并进一步延伸金融服务链条,重点支持其关联企业华能晋中新能源有限公司与左权县政府合作打造的“华能左权风光水火储氢综合能源基地项目”,提供12亿元综合授信,累计发放贷款3亿余元。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每年可节约标煤超100万吨,有效缓解区域能源结构压力,助力实现碳减排目标。“传统产业不是落后产能,而是绿色转型的主阵地。”自2024年以来,该行已成功助力4家传统企业完成绿色改造项目,推动企业生产标准显著提升。
清洁能源“风光”无限,能源结构加速蝶变。驱车晋中市东山片区,漫山遍野的风力发电机与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些“绿色发电站”的背后,离不开农行山西晋中分行的持续赋能:为昔阳和左权光伏电站项目投放8.1亿元、为和顺与寿阳风电项目提供12.5亿元融资、为榆次光伏和风电项目投放6.4亿元,推动全市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占比提升至57%,高出全省平均水平7个百分点。从“绿色金融”到“低碳生态”,从传统煤电的“减法”到清洁能源的“加法”,从资金支持的“输血”到机制创新的“造血”,当金融“活水”持续滋养绿色产业,晋中这座资源型城市正以低碳转型为支点,撬动高质量发展的新未来。
普惠金融滴灌 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
在晋商故里的街巷阡陌间,小微企业的算盘声与田间地头的耕耘声交织成发展的协奏曲。作为服务地方民生的金融主力军,农行山西晋中分行以“精准滴灌”为要诀,通过创新产品、下沉服务、科技赋能,让金融活水浸润小微企业和“三农”领域的每一个发展细胞。
千企万户大走访,破解小微融资“急难愁盼”。小微企业是经济的“神经末梢”,却常因缺乏抵押、信息不对称面临融资困境。农行山西晋中分行启动“千企万户大走访”专项行动,组织200余名客户经理深入工业园区、专业市场、乡镇集市,累计走访企业2219户,用脚步丈量需求,以数据精准画像。截至2025年3月末,该行普惠贷款余额达62.14亿元,惠及超1.22万户市场主体,让“金融甘露”直达实体经济“毛细血管”。在平遥牛肉产业集聚区,农行平遥支行“三农”团队蹲点调研后,结合企业品牌价值、订单量等软信息,向老字号企业“宝聚源”授信990万元,助力非遗技艺与现代工艺融合。“这笔资金让我们的自动化卤制生产线提前投产,产能显著提升。”企业负责人抚摸着新设备感慨。数据显示,该行已向“平遥牛肉”专业镇发放贷款4833万元,支持2家老字号企业,带动周边67户养殖户增收。
科技赋能“三农”,从“田间”到“舌尖”的数字金融革命。乡村振兴,产业为先。农行山西晋中分行瞄准“三农”领域特色产业,以科技破解融资瓶颈。在寿阳县设施农业大棚里,农户李大叔盯着手机屏幕查看蔬菜长势,而他的“惠农e贷”申请已通过大数据系统自动审批。该行依托“惠农e贷”产品,构建“线上+线下”立体服务网络,农户贷款余额达33.39亿元,年增长25.24%。最引人注目的是“智慧畜牧贷”的创新实践。针对传统畜牧养殖“活体抵押难”问题,该行联合科技公司为每头肉牛植入电子耳标、佩戴智能项圈,实时采集体温、运动轨迹、进食量等18项数据,构建“数字畜牧”档案,将“活物”转化为可评估的“信用资产”。和丰养殖专业合作社邓春霜对此深有体会:“4200头肉牛靠‘数字身份证’拿到780万元贷款,扩建的标准化牛棚用上了自动喂料系统,养殖成活率提升12%,饲料成本降了15%。”截至目前,该产品已在晋中11个县(区、市)推广,破解了困扰畜牧行业多年的融资桎梏。
消费复苏添动力,激活城乡市场“一池春水”。在榆次区的家电卖场里,市民王女士用农行信用卡分期购买了一套智能家电:“手续费低,还能参加满减活动,相当于省了好几百元。”这是农行山西晋中分行助力消费复苏的缩影。该行推出“消费贷”“信用卡分期”等,针对新市民、返乡创业者等群体提供利率优惠,截至2025年3月末,该行个人消费贷款较年初增加1.12亿元,信用卡消费总额达15.42亿元,带动餐饮、文旅、家装等消费场景回暖。在和顺县太行龙口景区,农家乐老板赵大哥的收款码每天叮咚作响。农行山西晋中分行将“聚合支付”服务嵌入乡村旅游产业链,为景区商户提供“聚合码”收款、经营数据分析等增值服务,助力“后备箱经济”“民宿经济”茁壮成长。“现在游客扫码付款方便,还能实时查看营收报表。”赵大哥的笑脸正是普惠金融赋能消费市场的生动注脚。
从平遥古城的老字号到太行山区的农家乐,从智能大棚的新农民到城市商圈的创业者,农行山西晋中分行的普惠实践印证了一个道理:金融的价值,在于让每个市场主体都能获得成长的机会。截至目前,该行小微企业贷款客户数较三年前增长翻倍,县域贷款占比提升至65%,真正成为服务实体经济的“毛细血管”和乡村振兴的“动力引擎”。
适老服务升级 让银龄生活更从容
在晋中市榆次区蕴华街的农行网点,68岁的王大爷熟练地按下ATM机上的“取现”,现金随即弹出。这个细节,正是农行山西晋中分行构建适老服务体系的缩影。在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当下,该行以“金融适老”为切入点,从网点改造、产品创新到知识普及,打造有温度的服务生态,让银发群体在数字时代更加感受到金融的温暖与守护。
网点变身“银发驿站”,圈住幸福晚年。走进农行山西晋中分行网点,“适老”元素随处可见,入口处的无障碍通道坡度小于15度,配备扶手和呼叫铃;现金柜台高度降至85厘米,方便坐着轮椅的老人交流;等候区的爱心座椅设置防滑坐垫,旁边的茶几上永远备着温热的茶。最引人注目的是智能设备上的“关怀模式”——自助终端屏幕字体放大30%,点击后语音同步播报步骤。“以前来银行总怕按错键,现在有工作人员手把手教,心里踏实多了。”在太谷区明星支行,刚取完养老金的李大妈介绍,从进门引导到业务办理,每个环节都有“银发专员”全程陪同。该行在全市45个网点设立“老年服务专柜”,配备老花镜、放大镜、急救箱等20余项适老设施,打造“养老金融服务圈”。
产品创新适配“夕阳需求”,守护养老钱袋。在农行平遥支行的“养老金融专区”,客户经理正在为老年客户讲解“农银顺心”专属理财:“这款产品费率较低,收益可观,适合长期投资,特别适合稳健型客户。”针对老年群体风险偏好,农行山西晋中分行推出“阶梯式”养老产品矩阵,低风险的储蓄产品满足保本需求,“养老”基金适配长期养老规划,保险产品覆盖家庭风险保障,形成“储蓄+投资+保障”的全周期服务。在政策层面,该行积极响应个人养老金制度,为7.58万户个人客户开立养老金账户,提供账户管理、产品选购、税收优惠测算等“一站式”服务;为44户单位提供了团体养老托管服务,为70户企业提供了年金受托服务。
知识普及筑牢“防骗盾牌”,守护银发群体。“大爷,凡是说您中奖了要先交手续费的,都是诈骗!”在榆次区经纬小区的“老年防骗课堂”上,客户经理小闫正在演示常见诈骗套路。农行山西晋中分行还经常组织“金融轻骑兵”走进社区、养老院,通过情景剧、案例剖析等形式,讲解虚假理财、保健品诈骗、冒充亲友借钱等陷阱。2024年以来,累计开展活动120场,覆盖2.3万人次,成功拦截诈骗风险事件12起,为客户挽回经济损失200余万元。
从网点里的“一键取现”到社区里的“防骗课堂”,从定制化的养老理财到有温度的陪伴服务,农行山西晋中分行正用实际行动证明:当金融服务真正贴近老年群体的需求时,就能成为守护银龄幸福的坚实后盾。
数字金融普惠 开启智慧生活新篇章
在晋中市榆次区的一家社区超市里,65岁的李阿姨熟练地打开农行手机APP,扫码支付后笑着说:“现在缴水电费,甚至买菜都能用掌银搞定,比年轻人还顺手!”这一幕,正是农行山西晋中分行以数字金融重构城市生活场景的生动写照。在数字化浪潮中,该行以“科技+场景”双轮驱动,构建起覆盖民生、校园、乡村、物业的智慧生态,让金融服务如空气般融入百姓生活,开启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便捷时代。
掌银生态编织“城市服务网”,59.6万用户的智慧生活图鉴。打开农行个人掌银APP,190个高频场景正在潜移默化地融入人们的生活:从校园缴费到党费缴纳……这些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功能,正通过农行的数字基建实现“一键通达”。截至2025年3月末,该行掌银月活跃用户突破59.6万户。在太原师范学院,“智慧校园”系统成为师生生活的“数字管家”:学生通过掌银完成宿舍缴费、图书馆预约、校园卡充值,教师实现工资查询、科研经费管理、线上报销。“过去缴学费要排队半小时,现在手机上3分钟搞定。”大二学生王同学展示着手机里的校园专属界面。该系统上线以来,已服务2万余名师生,校园管理效率提升40%,成为数字校园建设的“样板”。
数字基建筑牢“乡村振兴底座”,4.4万户农户的数字化蝶变。在寿阳县平头镇的田间地头,村民李大叔通过掌银“农银惠农云”平台,将贷款需求直接推送给农行。该行以“金融科技+乡村治理”为抓手,完成全市1939个行政村、4.4万户农户的信息建档,农户仅凭信用即可申请“惠农e贷”,最快30分钟到账,2024年以来,累计投放农户贷款超33.4亿元。更深远的改变发生在乡村治理层面。在太谷区范村镇闫村,“农银惠农云”平台整合了“党建+信用村”模式。“以前缴党费要跑村委会,现在手机上就能缴。”村干部表示,平台上线后,真正实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智慧物业开启“智治时代”,全省物管平台落地晋中。2025年3月18日,一场特殊的培训会在晋中市召开——全省首个智慧物业管理服务平台正式启用,标志着山西物业治理迈入“数字孪生”时代。该平台由农行山西晋中分行、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移动公司联手打造,依托5G、云计算、GIS数字孪生技术,实现物业投诉“一键上报”、维修资金“线上审批”、物业费“无感支付”。作为平台的金融服务商,农行为物业公司提供账户托管、资金监管等服务。“科技赋能让物业管理从‘粗放式’转向‘精细化’,我们正在试点‘物业+养老’‘物业+商圈’场景,未来居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更多元的服务。”该行网络金融部负责人展望道。
从科技创新的“试验田”到绿色转型的“主战场”,从小微企业的“及时雨”到养老民生的“保障网”,农行山西晋中分行以“五篇大文章”为抓手,书写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生动答卷。下一步,该行将继续坚守“金融国家队”使命,深化改革创新,提升服务质效,为推动晋中市高质量发展贡献农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