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红色资源 讲好“大思政课”
本报讯 (记者张春玲)将红色文化融入“大思政课”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赓续红色血脉的内在要求。日前, 晋中学院师生40余人乘坐左权县首列旅游直通车赴左权麻田八路军总部纪念馆、桐峪1941小镇等地开展红色文化研学实践,让大学生深刻感受到了革命先辈的爱国情怀和奉献精神,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在左权麻田八路军总部纪念馆和八路军总部旧址,晋中学院师生怀着崇敬的心情观看革命文物,聆听讲解员讲述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工作、生活和战斗的感人事迹。在桐峪1941小镇,师生走进桐峪1941博物馆、晋冀鲁豫边区临时参议会旧址和小镇历史街区,在沉浸式的实践体验中,深入了解抗日战争时期晋冀鲁豫边区“三三制”民主制度的发展历程,深刻感受革命先辈英勇战斗、保家卫国的献身精神。
在桐峪1941博物馆,数字化技术将红色资源在云端可视化呈现,生动再现历史场景,增强了大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共鸣。大学生石永辉感慨道:“红色文化研学实践给我们上了一堂鲜活生动的思政课,在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的感召下,我们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让个人的成长与国家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大学生贾阳红表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激发爱国热情、凝聚人民力量、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场所,在这里,我们深刻感受到革命先辈的奉献与牺牲,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做红色文化的传播者,让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
红色文化资源具有宝贵的育人价值。去年8月,晋中学院与左权麻田八路军总部纪念馆签订了协同育人合作协议,将左权麻田八路军总部纪念馆作为“大思政课”教育实践基地。协议签订以来,晋中学院依托基地常态化开展体验式、互动式、沉浸式教育教学活动,以鲜活生动的历史场景、人物故事教育引导大学生将爱国情转化为报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