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5 月 28 日 星期 版面导航首页|晋中日报|晋中晚报
上一篇  下一篇 2025年5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和顺县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本报讯 近年来,和顺县坚持以村级集体经济壮大提质为抓手,紧扣县委“11551”战略部署,突出党建引领、组团发展、配套保障、严督实考四大举措,推动村级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坚持党建引领,实行“三级联抓”,变“各自为战”为“联合作战”。“书记挂帅”亲自抓。坚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基层党建重点工程,成立由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常委会、推进会,研究部署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以“抓书记”推动“书记抓”。“多级出击”协同抓。建立一村一牵头领导、一攻坚专班、一发展规划、一制度措施的“四个一”工作推进机制,实行“四包四联”工作法,24名县处级领导包联8个乡镇、全覆盖包联176个行政村,15个县直单位各司其职,形成“县级主导、乡镇主抓、村级主办”的工作格局。“镇村联动”盯牢抓。紧扣全县发展定位、产业布局,各乡镇制定集体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各村根据总体规划,编制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施方案,细化年度增收计划和发展措施,做到干有抓手、做有方向、奔有目标。

深化组团发展,突出“三频共振”,变“同质竞争”为“合作共赢”。“村村组团”发展共促。坚持“一盘棋”发展理念,打破行政壁垒和村域界限,建立区域协调联动机制,对各类资源要素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调配、统一使用,推动集约化、差异化、整体化发展。“村企组团”合作共赢。针对有土地缺项目、有劳力缺技术、有产品缺销路等难题,采取外引内培企业入股合作、吸纳社会资本联合经营、发展“订单农业”等模式,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高增收。“村民组团”利益共享。采取一村单建、多村联建、跨镇合建等方式,统筹组建农业生产、农产品购销、物业管理等服务队,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承接小型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集体增效、群众增收。

加强配套保障,健全“三项机制”,变“人找资源”为“资源找人”。打出政策集成“组合拳”。出台《和顺县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十五条措施》《和顺县激励村集体经济发展奖励指导意见》等配套文件12个,健全制度机制15项,设立集体经济项目库,县财政按照不少于500万元投放资金,用“真金白银”换取发展壮大“加速度”。用好激励保障“助推器”。实行村干部“基本报酬+绩效报酬+集体经济发展增量奖+养老保险补助”的结构性补贴制度,为771名村“两委”成员缴纳补充养老保险、商业养老保险147.63万元;设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增量奖,拿出92.89万元,用于奖励107名村“两委”成员,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拓宽人才引育“源头水”。坚持以农村干部队伍建设为抓手,通过届中调整,选优配强村主干22人;与山西农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等高校签订战略协议,联合创办“红侣——基于和顺县红色文旅资源开发的智慧平台”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共建“太行和牛”科技小院、共建红色教育和国情教育基地、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智库合作基地,有效储备本土实用人才251人、柔性引进高校优秀人才18人。

突出严督实考,加强“三招齐管”,变“你推我挡”为“竞跑争先”。“跟踪问效”督进度。建立中央财政资金扶持项目运行及收益监测机制,对2019年以来实施的49个扶持项目进行“回头看”,建立进度、问题、整改“三清单”,由乡镇党委采取挂牌督办、跟踪督办、蹲点督办三督办的方式抓好整改落实,实现以考促干、以考问效。“擂台比武”争先进。建立健全常态化开展“擂台比武”活动的制度机制,谈做法、展成效、讲经验、找差距,接受群众检验,形成争先进位“比”、取长补短“学”、加压驱动“赶”、定标定责“超”的良好氛围,助推村党组织书记理清发展思路、激发干事劲头、提升履职能力。“联防并举”促规范。健全融合发展、部门联动、经营管理、收益分配、风险防控、长效监管“六大利益联结机制”,用好用活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和农村集体资产监管平台,实现集体资产全过程留痕、规范化管理。目前,全县176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20万元以上,经营性收入全部达到10万元。

所有内容为晋中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