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7 月 10 日 星期 版面导航首页|晋中日报|晋中晚报
2025年7月1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榆社

特色产业“群星闪耀” 绘就乡村共富新图景

金菊如瀑散落
赤松茸浑圆饱满
河峪富硒小米
陈酿醋缸整齐排列
酥梨喜获丰收
甲鱼活力十足

在榆社广袤的田野间,一股蓬勃的产业力量正在破土而出。近年来,榆社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红色引擎作用,将“土特产”精心锻造成增收致富的“金钥匙”:社城醋香飘万里、河峪金谷满仓廪、云簇甲鱼跃新程、郝北菌菇撑富伞……一幅“醋香四溢、菌菇繁茂、金谷垂穗、甲鱼跃浪”的产业振兴壮丽画卷,正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徐徐展开,奏响乡村振兴的时代强音。

社城醋香匠心酿造

传统产业焕发新生机

浓郁醇厚的醋香是社城村独特的乡村印记。近年来,社城村以“醋缸里酿出共富经”为理念,大力发展酿醋产业,将这一传统技艺转化为富民强村的支柱产业。

支部引领,筑巢引凤。社城村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主心骨”作用,统筹整合各类扶持资金,盘活村内闲置土地资源,建成集标准化生产与花园式环境于一体的现代化醋厂。社城村严把质量关,聘请资深专业酿醋技师驻厂指导,为“榆州府”品牌奠定坚实的品质基石。

订单农业,精准助农。在社城镇的积极协调与大力支持下,社城醋厂与周边双峰、西崖底、顶村、官上4个村的165户农户,签订了260亩优质高粱订单种植协议,实行保底价收购。截至目前,累计收购高粱超过20万斤,户均增收1260元。

就业增收,循环发展。随着规模的扩大,醋厂优先吸纳本村及周边村民进厂务工,年均增收3万元,帮助村民在家门口就业。社城村还积极推动资源循环利用,将加工产生的醋糟免费提供给本村及周边的花卉种植户和畜牧养殖户,有效降低了他们的生产成本,构建起“高粱种植—传统酿醋—醋糟肥料/饲料—生态种养”的绿色低碳循环产业链,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品牌赋能,香飘全国。社城醋厂精心打造“榆州府”区域公用品牌,大胆创新营销模式,积极拥抱“互联网+”浪潮,产品不仅在当地市场持续热销,更成功亮相晋中市第二届现代农业博览会、佛山农博会等大型展会。通过采取电商直播、社群营销等数字化手段,“榆社醋香”已突破地域限制,香飘大江南北,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显著提升。

河峪“金谷银菊”璀璨

多元产业铺就增收路

河峪乡依托独特的生态资源,打出了一套产业“组合拳”。

小米焕新,“金粒子”闪耀。为持续推动产业发展,作为河峪小米的源头村,东形彰村积极破解老品种退化、市场竞争力下降的“困局”,以“党员试验田”为突破口,整合零散种植资源,引进试种富硒、高产优质新谷种,推广绿色、有机种植技术,成功实现亩产量翻番、品质跃升。该村还积极“走出去”对接广阔市场,全力打造“河峪小米”地域品牌,通过参加农产品展销会、入驻主流电商平台、发展社群团购等渠道,精准营销,让“河峪小米”成为三晋大地上一张亮丽的名片。

菊花产业,“芬芳”变“财源”。河峪乡看准云竹湖畔独特的生态优势和市场对健康产品的需求,鼓励党员干部带头进行土地流转,引进兼具观赏与药用价值的优质菊花品种,建立起标准化、规模化的菊花种植基地。通过创新推行“党建+企业+农户”的发展模式,成功引进有实力的深加工企业入驻,开发出菊花茶、菊花酱、菊花提取物等一系列高附加值产品,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实现了从“单一种植”向“种植—精深加工—品牌销售”一体化的转变。不仅带动了周边多个村庄的经济发展,更将菊花短暂的“一季芬芳”,巧妙转化为群众稳定增收的“四季财源”。

酥梨升级,“致富果”畅销。前庄村充分发挥党员在产业发展中的“排头兵”作用,带领村民深耕酥梨产业,积极引进酥梨新品种和绿色种植、节水灌溉等新技术,大力推行标准化、精细化管理模式,酥梨果形、口感、甜度均达到上乘。在品牌建设上,前庄村精心打造“前庄酥梨”品牌,组建以年轻党员和返乡青年为主的电商先锋队,熟练掌握并运用直播带货、短视频营销、社区团购等渠道,让酥梨畅销全国。

云簇甲鱼“三链”融合

生态养殖开辟新天地

在碧波荡漾、生态优良的云簇镇,水域资源与产业活力交锋,生态甲鱼产业蹚出一条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的特色发展之路。

龙头带动,规模跃升。作为山西省规模最大的生态甲鱼养殖基地,榆社县三和农牧渔有限公司通过组织赋能、资源整合,实现了从单一养殖到全产业链发展的华丽转身。云簇镇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统筹协调解决土地、水域流转等问题,全力支持企业建立规模化、标准化的生态养殖核心基地。通过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扶持、引入先进的循环水养殖和病害防控技术,养殖规模迅速扩大至50万只,年销售额突破1000万元。

链条延伸,价值倍增。云簇镇深谙产业要做大做强必须延伸价值链的道理,积极牵线搭桥,引进实力雄厚的食品深加工企业,共同研发出“金六甲”即食甲鱼产品、“五子养生鳖”药膳礼盒等高附加值、便携带、易食用的系列产品,极大地提升了甲鱼的附加值,实现了从“论斤卖”到“论件卖”“论功效卖”的转变。同时,围绕甲鱼产业所需的饲料加工、冷链仓储物流、电商销售等配套产业,也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形成了“养殖—加工—冷链—销售”一体化产业集群,直接带动周边50余名村民实现稳定就业,还吸引了一批有知识、有抱负的青年人才返乡投身甲鱼产业,为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文旅融合,创新发展。云簇镇深入挖掘药膳养生文化,将甲鱼产业与云竹湖生态旅游资源深度融合,精心打造“观云簇湖光山色,品生态养生甲鱼”特色文旅品牌。游客可以亲临基地体验生态养殖之趣,在湖畔餐厅品尝甲鱼药膳美食,购买深加工产品作为特色伴手礼。这条从“水中养殖”到“车间加工”,从“线上+线下销售”到“文旅体验消费”的完整产业链,不仅让云簇生态甲鱼突破了地域限制,进入全国乃至更广阔的市场,更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实现三产融合的新引擎。

郝北菌菇“三链”赋能

创新模式撑起“富民伞”

郝北镇以创新思维破解传统农业“小、散、弱”痼疾,大力发展菌菇茶叶,走出一条联农带农新路子,为实现农民增收、推动乡村振兴撑起了“共富伞”。

创新模式,规模发展。 郝北镇以党建为引领,立足云安村的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精准引入羊肚菌、赤松茸等市场价值高、经济效益好的珍稀食用菌品种,并将其确立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重点项目,通过整合政策扶持资金、引入专业技术团队全程指导、集中流转整合土地资源,推动产业从零起步,迅速发展壮大,并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发展。

高效产出,“金菇”生财。菌菇的种植效益十分可观,每季度亩产最少可达9000斤,每亩收入超4万元。以云安村当前主打的赤松茸为例,其生长周期短、见效快,生长期仅约4个月,出菇采收期集中约2个月,期间可采收3至4茬。鲜菇亩产最高可达5000斤,按照当前市场行情,亩产值约达6万元,经济效益远高于传统农作物。收获的鲜菇通过专业的预冷处理、冷链运输和严格的分级包装,最大程度锁住鲜度与营养,确保以最佳品质抢占高端市场份额。

“三链”融合,就业增收。2023年初,云安村成功引入羊肚菌、赤松茸等食用菌种植技术,创新采用“企业+农户+包售企业”的模式,引进河南省濮阳市三餐源食用菌有限公司提供优质菌种、全程技术服务和稳定的高端市场销售渠道(主供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彻底解决了技术和销售两大难题。农户可以通过多种灵活方式参与并获益:土地流转获租金、基地务工挣薪金、掌握技术后还可凭技术入股享股金分红。该模式不仅有效破解了农业小规模分散经营的困境,更通过订单农业保障了农户收益,形成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稳定产业链条,带动本村及周边40余名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增收。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根基,党建引领是核心。从社城村一缸醋的产业链循环,到河峪乡小米、菊花、酥梨的多点开花,从云簇镇甲鱼养殖、加工、文旅的三产深度融合,到郝北镇菌菇产业“三链融合”的创新突破,榆社县以党建之笔饱蘸特色产业之墨,将分散的资源聚沙成塔,将传统的技艺点石成金,将单一的产业延链成群,将沉睡的乡村唤醒激活,在广袤田野上奋力书写新时代的“山乡巨变”。

(任媛 程煜媛)

摄影/榆社县融媒体中心

所有内容为晋中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