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7 月 12 日 星期 版面导航首页|晋中日报|晋中晚报
上一篇 2025年7月1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马定夫:热血铸忠魂 英名耀千秋

马定夫像(资料图)。
太谷区史志研究室提供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人如璀璨星辰,以坚定的信仰和无畏的勇气,照亮了民族前行的道路。马定夫,便是这样一位在抗日战争中英勇献身、为国家和人民立下不朽功勋的英雄。

1915年,马定夫出生于榆社县东汇村一个富裕农户家庭,6岁开始识字并学习珠算、书法,8岁入学,14岁考入榆社县第一高小读书。马定夫嗜书如命,学识渊博,外号叫“马百精”,尤其酷爱鲁迅、李大钊的文章,心中逐渐萌发民主思想和对社会恶势力的反抗精神,开始积极探索革命真理,凡书皮、笔记本均写有“愿将浩气弥天地,不让金钱累子孙”的誓言。

1930年秋,马定夫先后考入太原新民中学、太原友仁中学,皆因组织学潮而遭开除。1933年,马定夫考入山西省立第一中学,继续宣传革命思想。针对校方请一豪绅到校讲演,大肆宣扬“有地无穷”论,马定夫在《新闻晚报》《太原小报》等报刊先后发表《地亡要穷》《猪嘴绅士》等文章,予以严厉批驳。他的这些进步行动,被学校当局视为“过激行为”,他因“滋扰社会”而被开除出校。同年8月,马定夫考入太谷铭贤中学。

1935年,马定夫赴北平考入镜湖中学读高中,进一步受到爱国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的教育。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外围组织——反帝大同盟。1936年,马定夫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一时刻,标志着他正式成为了一名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奋斗的战士。

1937年全民族抗日战争爆发后,马定夫受党组织派遣回到家乡榆社县,参加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组织榆社抗日游击队。面对国民党县长樊亮的阻挠,他带领同志揭露其贪赃枉法行为,最终促成中共党员高沫鸿接任县长。同年10月,在高沫鸿和八路军工作团的支持下,榆社抗日游击队成立,马定夫任第三大队大队长兼指导员。1938年5月,他任中共榆社县委宣传部长。1939年,游击队编入八路军第一二九师,马定夫历任独立支队政治部教育科长、民运科长、太行二分区政治部副主任等职。1941年,他任太行二分区新编第十旅三十团政治委员,与团长李德生率部转战于榆社、太谷、祁县一带,屡建战功。

1943年,马定夫率领全团参加袭击祁县印染厂战斗,重创日伪守军。同年6月,他奉命率部到太谷县南山根据地中北岭一带,执行“抢收小麦、保卫夏收”战斗任务。在当地民兵配合下,粉碎日伪军偷袭,击毙日军小队长中野,打伤伪县长,歼灭伪军两个排。战斗大获全胜后,根据地人民编了两首颂扬三十团和马定夫的歌谣四处传唱。

然而就在胜利的喜悦中,悲剧突然降临。1943年7月22日晚,太谷县六区民主政府在枫子岭村与千余名干部群众举行军民联欢会庆祝胜利。敌人得到情报后,纠集200多名日伪军发动袭击,23日凌晨已占领山头。马定夫迅速组织部队抗击,对指战员说:“有我们就有群众,绝不能让群众受到鬼子的伤害!”他身先士卒,率部与敌人血战3个多小时,最终占领山头阵地,掩护千余名群众安全转移。战斗中,时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新编第十旅三十团政委的马定夫腹部中弹、壮烈牺牲,年仅28岁。

马定夫牺牲的噩耗传到榆社县,人民悲痛万分,纷纷请战,迅速组织起120多人的“马定夫复仇连”。为纪念这位抗战殉国的勇士,太行二分区将三十团三连命名为“马定夫爱民模范连”,太谷县人民政府也将枫子岭村改名为“马定夫村”。

马定夫的一生,是短暂而辉煌的一生。2009年,马定夫被列入“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候选人名录。2014年9月,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马定夫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在抗日战争中为国捐躯的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如今,在太谷区侯城乡马定夫村东南1公里处,建有马定夫纪念馆和纪念碑,这里安葬着1943年7月23日在枫子岭战斗中牺牲的12位烈士,成为当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

“愿将浩气弥天地,不让金钱累子孙”,这句马定夫毕生践行的誓言,正是他用生命诠释的中国共产党人“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忠诚信仰。这位年轻英雄的光辉事迹,将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丰碑上。

(本报记者整理)

所有内容为晋中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