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梅花吐幽香
—— 记首届“怡然见晋中·工旅杯”导游大赛一等奖获得者阴亚梅
本报记者 周俊芳
“在平遥古城实习期间,我尝试将票号账本中的数字密码转化为晋商诚信故事,用年轻人熟悉的语言解读古城墙的防御智慧。当看到游客从拍照打卡转向沉浸式体验时,我深刻感觉到,晋中文旅多元融合让诗与远方触手可及。”今年5月,由市文化和旅游局与市总工会联合举办的首届“怡然见晋中·工旅杯”导游大赛举行,来自晋中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2025届毕业生阴亚梅,落落大方,激情发言。经过激烈角逐,阴亚梅以过硬的专业能力和深情的讲述,赢得了评委的赞赏,获得大学生组一等奖和晋中市“金牌导游”称号。
谈起为何对导游如此执着,阴亚梅说,她在平遥古城里长大,从小就熟悉古城街巷的繁华,每天都能看到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大家有时会打听一些事、问一些问题,小小年纪,她就带着好奇心和自豪感,为游客认真解答,有时还要绕一段路送他们过去,“可能是那时候埋下的种子,我想把自己知道的告诉游客,想让大家了解我的家乡、爱上我的家乡,长大了便选择了和导游相关的专业。”
从上中专开始,阴亚梅寒暑假就兼职当导游,至今已有8年。期间,她参加过多次导游大赛,先后获得山西省第三届全省职业技能大赛导游赛区二等奖、晋中市校协同创新发展·红崖峡谷杯导游讲解大赛一等奖……每次获奖,对她都是一个鼓励、一种认可。
导游是城市形象的代言人,是旅游战线最前沿的服务群体,是文旅产业的“窗口担当”和“灵魂纽带”。
2023年,市文化和旅游局与驻市高校联合推出“高校学子游晋中”活动,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阴亚梅和同学走遍了平遥古城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条蚰蜒巷,触摸了双林寺彩塑的千年衣纹,聆听了左权民歌里的抗战故事……正是这些沉浸式的文化体验,让她明白了旅游管理绝非简单的服务行业,而是文化传承的重要纽带。
2024年,晋中市市校协同举办“红崖峡谷杯”导游技能大赛。备赛期间,驻地高校与文旅部门还组织了“晋中文脉”工作坊,参与其中的阴亚梅深受启发。决赛中,她讲述左权将军“愿以我的成功的事业,报你与我母亲对我的恩爱”的家书时,台下几位评委眼含泪光,阴亚梅以真情实感赢得了在场观众的掌声和赞美。这次经历让她领悟到,真正的导游词不需要华丽的辞藻,唯有将晋商“义字当头”的精神内核融入其中,才能让游客听得进、记得住。
2024年,阴亚梅所在团队承接了市文化和旅游局“文韵晋中”新媒体运营项目。推文发布后,一条“照着你的攻略找到了彩塑手指的细节”的留言让阴亚梅热泪盈眶。这个由高校师生共创的栏目,成为连接传统文化与现代受众的重要桥梁。
在平遥古城实习期间,阴亚梅将票号账本中的数字密码转化为晋商诚信故事,用年轻人熟悉的语言解读古城墙的防御智慧,游客从拍照打卡转向沉浸式体验。“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包罗万象,比单一的景点复杂,除了做向导和讲解,还要根据游客的需求,制定个性化旅游方案,一般来平遥两天,22个景点如何选择,是否购买《又见平遥》门票,都要提前沟通,及时调整,挺锻炼人的。”平日里,阴亚梅性格沉稳,有着“00”后的活泼跳跃,也有着成熟内敛的气质。
毕业后,阴亚梅选择留在晋中,“不仅因为这里有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的乡愁记忆,更因为这座城市为青年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舞台……在这个文旅融合的时代风口,晋中以开放包容的胸怀,让每个热爱这片土地的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大赛中,阴亚梅讲述了从“看见晋中”到“爱上晋中”,最终决心“守着晋中”的心路历程。她说,愿以所学服务晋中这片土地,让更多人读懂晋商大院的楹联匾额,理解晋中儿女的家国情怀,体验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的文化脉动。
未来,阴亚梅将在寺庙、石窟等方面深入学习,提升知识储备,为游客提供更加专业的讲解,让他们了解晋中、爱上晋中。“怡然见晋中”不仅是景色宜人,更应是有所收获,念念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