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7 月 15 日 星期 版面导航首页|晋中日报|晋中晚报
上一篇  下一篇 2025年7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用好红色资源 传承精神血脉

本报记者 张春玲

晋中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麻田八路军总部纪念馆、桐峪1941博物馆、十字岭突围战文化园、八路军石拐会议纪念馆……一处处抗战遗址遗迹、一座座历史纪念馆、一件件文献实物,让参观者仿佛回到那段波澜壮阔的烽火岁月。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红色资源的专项调查和保护利用,加大力度完善发展红色文化旅游产业的相关基础设施,完善红色文化旅游体系,优化红色文化旅游产品供给,提升红色文化景点的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让红色资源成为铸魂育人的生动教材。

当前,研学活动日益成为大中小学生文化实践的重要方式,利用红色资源组织红色研学活动日趋火热,我市红色文化景点每年吸引大量学生参与研学,参与者数量不断增加,研学项目逐渐丰富。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更好发挥红色文化铸魂育人作用,暑假期间,红色研学将成为我市大中小学生一项重要的课外实践活动。

在实际开展过程中,红色研学活动与旅游活动紧密相关,目的是通过“游”达到“学”的目的。记者从我市部分历史纪念馆了解到,红色研学作为我市文旅融合的新业态,受到广大青少年和教育部门、文旅部门的关注,每年暑假,都是红色研学的高峰期,尤其是数字技术与文化服务的加速融合,为红色资源的活化利用开辟了广阔空间,激发了青少年对红色文化的浓厚兴趣。然而,作为面向广大学生的研学实践活动,其实效性还有待提高,跨界合作还有待加强。

事实上,红色研学的意义,就在于它以一种融合历史资源、情境体验与实践反思的教育形式,帮助青少年深刻认识当今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让青少年在红色文化的洗礼中铭记历史、珍爱和平,自觉增强守护和平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因此,红色研学应加强构建多方协同合作的体制机制,精心设计研学线路、策划研学方式、遴选研学内容、打造精品项目,使红色研学活动参与者既能体验到“游”的乐趣,又达到经“研”致“学”的育人目的。

所有内容为晋中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