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7 月 15 日 星期 版面导航首页|晋中日报|晋中晚报
上一版

第04版:专刊

标题导航
2025年7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百团大战在晋中

晋中市史志研究室

1940年夏秋,日本帝国主义乘德国法西斯军队在西欧和北欧迅猛推进、美国的战备尚未完成、英国又无力东顾之机,积极准备实行“南进”政策,攫取英、美、法、荷等国在东南亚和西南太平洋上的殖民地。因而,在中国战场加紧对国民党政府进行政治诱降活动,同时以主要力量继续进攻抗日根据地,特别是在华北加紧推行1940年度“肃正建设计划”和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的“囚笼政策”,企图摧毁华北各抗日根据地,巩固其占领区,使中国成为其“南进”的后方基地。

为粉碎日本侵略者的“囚笼政策”,争取华北战局更有利的发展,并影响全国的抗战局势,配合正面战场国民党军作战,克服国民党妥协投降的危险,八路军总部决心向华北日军占领的交通线和据点,发动大规模战略性进攻战役。

1940年8月20日,规模空前的百团大战打响了。百团大战期间,八路军先后投入105个团向日本侵略者发起全面进攻,共进行大小战斗1800多次,毙伤俘日伪军4万多人,摧毁日伪据点200多个,缴获各种枪支5000多支,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第一阶段:正太路破击战

1940年8月20日20时,按照八路军总部的命令,正太铁路破击战准时打响。左翼部队第三八六旅十六团,由南向北涉水蹚过潇河,袭击芦家庄车站,仅半小时就攻占了据点的4个碉堡,全歼占据仓库负隅顽抗的残敌。决死一纵队三十八团一个营在和尚足发起攻击,数小时即占领碉堡及上湖车站。决死一纵队二十五团进攻马首,21日占领车站据点。测石、张净、芹泉3车站由右翼部队新十旅二十八团主攻。25、26日,驻榆次的日军在飞机的支援下疯狂反扑,但未能奏效。至8月底,部队向铁路南侧扩大战果,破袭交通行动停止。31日,第三八五旅七六九团用3个连的兵力,向驻守曹家庄的日军外围据点发起攻击,经过5小时激战,全歼守敌。9月10日,百团大战第一阶段胜利结束。各部共歼灭日伪军7600多名,破坏公路700多公里,破坏铁路300多公里,正太铁路全线瘫痪。

昔阳卷峪沟是太行群峰中的一个小山村,百团大战打响后,刘伯承师长、邓小平政委把指挥部设在了这里。就在正太路破击战激烈进行之际,日军为缓解其在正太线上所受的压力,于9月1日出动3000余人,在两架飞机配合下,进犯至卷峪沟一带山区。面对变化的敌情,第一二九师三八六旅迅速行动,急行军朝寿阳、昔阳、和顺交界处的卷峪沟前进。路经和顺马坊,看到浓烟升腾,火光冲天,西南方向的石拐一带也是一片火海。原来,在正太铁路遭受破击全线瘫痪之时,日军突然偷袭太行抗日根据地腹地,妄图达到围魏救赵的目的。日军独立混成第九旅团由太谷、榆次两县分头进犯和顺;9月1日,独立混成第四旅团从平定、和顺、昔阳、辽县各据点多路深入根据地进行“扫荡”,企图在正太路南侧腹地截击八路军参战部队,甚至歼灭八路军前线的指挥机关。

9月2日晨7时左右,第一二九师先头部队连夜赶到卷峪沟附近的羊儿岭,扼守有利地形,警惕地监视着敌情。当时,师野战医院驻于卷峪沟。第三八六旅决定依山抗击,迟滞敌人行动,掩护医院全部人员转移。可是,羊儿岭下已挤满黑压压的日军,右侧山头也相继落入敌手,京上方面的日军也匆匆赶来,对羊儿岭构成三面包围之势,情况十分危急。参战部队由第三十八团两个营掩护,立即转移到卷峪沟以东山头。此时,第一二九师师部和第三八六旅旅部也都在卷峪沟,师部命令坚守羊儿岭。第三八六旅参谋长周希汉同第十六团、第三十八团团长研究形势后,决定不惜代价,趁敌人立足未稳时发起反攻,以攻为守,为师部安全撤出争取时间。

经过短促的战斗动员后,部队沸腾了,指战员们纷纷表示,宁肯牺牲自己,决不能让兄弟部队受到损伤。接着,第三十八团两个营占据张墕一七八高地,阻击敌从庄窝方向增援;第十六团一个营从一七六〇高地侧击上窑墕,压制右翼日军火;第十六团两个营,第三十八团一个营由后卷峪沟、化林背两处分头强攻羊儿岭山下敌军。

激战中的羊儿岭,日军飞机一次次俯冲扫射,炸弹一串串投下,机枪子弹呼啸乱飞,狭小的山区山摇地动、尘土飞扬。八路军战士前赴后继冲向敌群,日军竟然释放毒气进行反扑。八路军战士毫不畏惧,不少人用尿液洒湿毛巾,堵在口鼻上,继续冲锋。2000余名日军在飞机、大炮的配合下,轮番朝山头进攻。八路军第三八六旅两个团以一当十,挫败了日军多次进攻,山坡上敌人遗尸累累、血迹斑斑。

第三八六旅激战卷峪沟,长达10余个小时,取得歼敌300余人的战绩,为第一二九师司令部和战地医院伤病员转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彻底粉碎了日军的罪恶阴谋。

2015年9月3日,雄伟的天安门广场举行了举世瞩目的大阅兵。在步行受阅的方阵中,“白刃格斗英雄连”格外引人注目。这个英雄连的名字,诞生在寿阳县大落坡村。

大落坡村是一个仅有40多户人家的小村庄。抗日战争期间,这里距离马首火车站只有4里路,距离龙化山据点有5里多,居高临下,完全可以扼控地处河谷地带的马首车站一带。决死一纵队二十五团团部就驻扎在这里。1940年8月百团大战打响后,21日晚,马首日军据点被第二十五团拔掉,一小部分残兵败将逃回寿阳县城。日军不甘心丢掉据点,企图重振旗鼓对第二十五团团部进行报复。8月25日晚,驻寿阳日军独立混成第四旅团的德江大队派出小队长登木率领一个加强小队,偷袭第二十五团团部。狡猾的登木选择突袭第一二九师左翼破袭部队和右翼破袭部队的结合部,他们翻沟爬坡,绕到大落坡村东的山坡上准备发起攻击。

天刚刚放亮,正在村东挑水的第二十五团炊事员张喜发现了山梁上的日军。当时,第二十五团团长、政委都在马首指挥战斗,组织破坏铁路,指挥部成员只有团参谋长李懋之一个人驻守。得到炊事员的报告后,他立即电话命令围困龙化山据点的二营从预备队里抽出一个排的兵力向大落坡方向火速前进,打击敌人的侧后;命令三营的一个连绕到村西打击敌人。同时,命令留守团部的八连长带两个排,占领村北的有利地形,不允许日军踏进村里一步。

日军疯狂进攻,枪声、手榴弹爆炸声响成一片,但他们的每一次进攻,都被八路军打压下去。日军见占不到一点便宜,便想着早点脱身,谁知道,隐蔽在青纱帐下的八连指战员像猛虎下山般冲出阵地,和日军展开了白刃格斗。短兵相接,杀声阵阵,侵略者纷纷倒在了血泊之中。日军登木队长见势不妙,扔下武器独自向外跑去。登木在仓皇逃跑时陷进了泥潭,被赶上来的炊事员用手榴弹将其脑袋砸了个粉碎。

大落坡反偷袭战斗,全歼敌人60多人,缴获机枪2挺、步枪48支、手枪1支。八连指导员张万清、副指导员董跃先、排长毛赞诸等18人受伤,三排排长等4人牺牲。当天下午5时,八路军野战政治部主任罗瑞卿、副主任陆定一在百忙中亲临大落坡村,慰问了第二十五团团部后勤人员和八连全体官兵,并褒扬八连是“白刃格斗英雄连”。

百团大战结束后,第二十五团三营八连荣获八路军总部授予的“英勇顽强”锦旗和“白刃格斗英雄连”的光荣称号。从此,“白刃格斗英雄连”成为人民军队历史上响亮的名字。

第二阶段:榆辽战役

1940年9月下旬,八路军发动的百团大战进入战役的第二阶段,主要战场在榆社至辽县的公路沿线。榆社至辽县(今左权县)公路是敌人入太行抗日根据地腹心的重要通道,东接平辽公路,直通阳泉,西经武乡与白晋路连接,可达长治。这条公路把太行山抗日根据地一分为二,极大地威胁着抗日军民。再加上这里公路四通八达,敌人不仅可以分割太行区,而且可以增强调动兵力的机动性,迅速到达目的地,达到增强兵力的目的。因此,日军除强化榆社、辽县两座县城的据点外,在公路沿途设立沿壁、王景、铺上、管头、小岭底、石匣等堡垒据点,派精锐部队混成第四旅团的池边大队守备,工事坚固,武器精良,自诩固若金汤。

“九月二十三,天明月正南,小岭底炮台,一夜就完蛋……”

小岭底村距辽县县城约15公里,日军碉堡筑于村西一三五一高地,碉堡石墙高垒,铁丝网密布,地势险峻。日军山本中队两个分队30余人驻守,头目叫矢烟尾声,满脸横肉,群众称其为“麻鬼子”。他经常带日伪军抢劫掠夺,奸淫妇女,杀人放火,无恶不作。

第三八五旅独立二团接受攻打此炮台任务后,首先进行周密的实地侦察,派出两个精明强悍的侦察员,混在每天给敌人往碉堡里挑水送柴的民夫当中,进入碉堡实地查看。在民夫的配合下,两名化了装的八路军侦察员,一天之内不仅摸清敌人的兵力装备,就连白天的防守重点、夜晚的岗哨位置都摸得一清二楚。

9月23日,夜幕降临,主攻小岭底炮台的部队准时进入阵地,将敌人重重包围起来。24时,随着一声令下,突击队在团部火力的掩护下,接近碉堡,发起攻击。

战至次日天明,孔庆德团长亲自校正炮位,一连三发炮弹打出,碉堡被炸掉半截。随着“缴枪不杀”的呐喊声,突击队冲进碉堡,几十枚手榴弹投向日军,炸得他们血肉横飞。小岭底战斗,守敌30余人全部被歼,缴获迫击炮1门、轻机枪2挺、步枪18支。

榆社县城是敌人侵占太行西部的重要据点,攻克难度大。第三八六旅旅长陈赓接受此作战任务后,立即同旅部王新亭政委、周希汉参谋长进行了研究,迅速下达了备战命令。9月19日,周希汉带领第七七二团、第十六团和决死一纵队三十八团、第二十五团参谋长及参战营、连长实地做了两次详细勘察。摸清敌情,熟悉攻击目标地形地貌后,一致认为奇袭智取可能性非常小,只有强攻一途,别无选择。

榆社城守军是日军独立混成第四旅团板津大队藤本中队,驻有400多人,武器配备轻重兼备、十分精良,且有飞机助阵。指挥这场战斗的是陈赓的老部下,后任第二野战军十三军军长的周希汉。为圆满完成这次任务,周希汉背着筐化装成拾粪老农进了城。他带领两个团长,很快把榆社县城的情况摸得清清楚楚,并把主攻方向定在了西门。战斗打响以后,战士们撑着梯子爬上城墙,将煤油、燃烧弹、地雷、炸药包等一个劲儿地往里扔,敌人用机枪扫、用炮火压,很快形成拉锯战,八路军对县城的连续4次强攻都未能奏效。

这时,旅长陈赓亲自来到阵地前。他听了大家的议论后对大家说:“我们的装备虽然不如敌人,但我们现在在人数上是占优势的,只要我们组织得好,封锁敌人的火力就不是问题。”战士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把敌人的火力点、射击孔编上号,对火力做了分工;有的把武器轻重区分,轻重机枪专打离得远的敌人,保证敌人脚露打脚、手露打手,火力又强又准。炮兵也迅速改变了战法,他们把山炮抬到离西门约50米的一座楼上,将曲射改为直射,直接瞄准日军占据在门楼上的火力点,打出的炮弹颗颗命中,日军的火力很快被压制得无力还击。

日军黔驴技穷,开始放毒气,整个阵地笼罩在毒雾之中。这时,4架敌机也飞临榆社上空,对八路军进行低空轰炸扫射。“地上不行到地下。”周希汉和战友们迅速采取坑道作战,用棺材装上土炸药爆破。25日下午,只听“轰隆”一声巨响,榆社城动荡了,日军被炸晕了。八路军乘势发起强攻,经过40分钟的激战,榆社城终于回到了人民的手中。日军中队长藤本见回天无力,畏罪自杀。此战,日军藤本中队400余人大部被歼,八路军缴获枪支弹药无数。

石匣据点是榆辽战役中较大的据点。据点修筑着炮楼、地堡、哨棚,四周是纵横交错的壕沟和铁丝网,防卫严密,易守难攻。日军山本中队的一个小队驻扎在这里。9月26日战斗打响后,八路军迅速扫清了外围之敌,日军都收缩于村西北的山丘之上,依托坚固工事负隅顽抗。八路军还未接近铁丝网便被日军密集的火力压了下来,只好暂停攻击。到27日黄昏时分,善于近战夜战的八路军发起第三次攻击,一部分绕过正面,穿过街巷,打通寨墙直逼日军背后;另一部分又从正面分两路攻击,到夜间23时多,战斗全部结束,共歼敌50多人,缴获战利品甚多。

在百团大战中,太行区的地方武装、民兵和人民群众,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军分区组织的领导下,积极参加战斗和支前,有力地配合了主力部队作战。晋中地区是百团大战第一、第二阶段的主要战场。广大民众积极准备干粮、熟食、破路工具,肩挑、人扛、牲口驮,帮助过往部队或直接支援前方。有的县为转运支前物资战利品和伤员建立转运站,开辟运输线,保证了前线物资供应和伤病人员、战利品及时转运;有的县参战、支前民兵和群众由县委书记和县长带领,在前线随军行动。据不完全统计,在战役的第一、第二阶段,晋中地区共出动民兵2万人,参加破袭、运输、抬担架、当向导、送情报等任务;同时,动员群众7万余人,征调牲口4500头。此外,晋中地区供应军粮1.4万石、电线杆1800根、柴草100万余斤、军鞋3万双、蔬菜2万余斤、羊1000多只,其他物资无以计数。各地还建立了通讯网,随时传递情报,加强对敌侦察,及时惩办罪大恶极的汉奸特务。据太行军区统计,在百团大战期间,太行区民兵参战总数近6万人,共参战538次,对百团大战的胜利作出巨大贡献。

第三阶段:弓家沟伏击战

1940年10月,百团大战进入反“扫荡”阶段。在第一、第二阶段遭受重创的日本侵略者调集大批援军向华北各抗日根据地发动了大规模的报复性“扫荡”,日军独立混成第四旅团、第三十六师团的主力向太行山的根据地进犯。和(顺)辽(县)公路上日军车辆天天不断,成为日军“扫荡”太行区的重要运输给养线。位于和顺县城南15公里处的弓家沟是和辽公路上的一个重要关卡,几里长的公路从沟底盘旋而上,地势十分险要。八路军第一二九师新十旅看准了这个地方,准备给敌人以狠狠的打击。从10月2日起,新十旅就派出侦察小队进至该公路沿线活动,掌握日军运送辎重、军队军车的规律。10月14日晚,新十旅主力悄然埋伏在事先侦察好的弓家沟一带。

10月15日,早晨的太阳慢慢地爬上了天空,时间大约是八九点钟,由辽县县城返回阳泉的日军汽车队,沿着盘山公路拐来拐去进入和顺县境内。天天在这里运输物资的日军押运员毫无防备,而崭新的军车4辆一组,风驰电掣般朝沟里冲去。第一组车队驶进沟里,但由于车队拉得太长,整个车队没有完全进入伏击圈。新十旅指导员命令战士们耐心等待,放过第一组车辆,朝第二组头车开火。只听得西山上响起嘹亮的军号,隐蔽在山顶的机枪喷出的火舌迅速封住了沟口。日军第二组头车瞬间变成了火团躺在了路中,后边的车辆被堵得无路可走,挤成一团。正在这时,本来寂静的东山上,顿时杀声震天,一束束手榴弹冰雹般砸了下来,日军运输队一下子淹没在硝烟战火之中。随着手榴弹的爆炸声,日军的40多辆汽车全部瘫在一里多长的狭路上。车上的驾驶员非死即伤,汽车东碰西撞像无头苍蝇。押车的日军慌忙下车组织突围。前面的冲向沟口,后面的四处逃窜,唯有中间的无处躲藏,急忙钻在车底作困兽之斗,还有少数负隅顽抗,朝两面反扑。忽然,嘹亮的冲锋号响起,八路军战士一跃而起,猛虎下山般向汽车扑去,日军押运兵束手就擒。

战斗干净利落。一小时内,日军汽车队被消灭得干干净净。几辆侥幸逃出伏击圈的汽车,在另一处遇到了八路军打援的两个连,一辆汽车中弹起火,日军全部做了俘虏。

弓家沟伏击战,八路军一举成功炸毁敌人汽车44辆,击毙日军近百名,迫使日军在和辽公路的运输停顿了半个多月,有力地支援了整个根据地的反“扫荡”斗争。第一二九师师部向中央报告战况时,对此次战斗给予高度评价。

所有内容为晋中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