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软实力”带来钢铁生产“硬效益”
![]() |
山西新泰钢铁有限公司智能化运用场景。 雷 浩 摄 |
本报讯 近年来,山西新泰钢铁有限公司以数字化转型为发展方向,以建成行业领先的“智慧”钢厂为目标,部署智能制造装备、数字化生态系统,实现生产经营数据集成贯通、生产过程在线优化、能源利用智能管控、安全风险实时监测,持续推动企业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不久前,新泰钢铁传来好消息,企业荣获“山西省2025先进级智能工厂”称号。
在山西新泰钢铁有限公司高线二车间,智能挂牌机器人正挥舞着它的机械手臂从容熟练地工作着,只见机器人仔细核对标签信息后,对线材卷打包线进行扫描找到挂标签的合适点后,自动进行取挂,全程一气呵成,操作精准无误。
山西新泰钢铁有限公司设备环保科科长李钧晖表示,该机器人上岗后,以前需要6名工人完成的挂牌工作,现在有它就搞定了,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有效消除了高温环境和机械伤害的风险。而且通过与MES系统无缝连接,实现了产品信息从制钩、标牌打印到挂牌的全流程自动采集与执行,大幅提升了挂牌准确率。
在高线一车间里,MES系统应用过程中,火红的钢坯在1100摄氏度高温下加热,经过多道轧制工序,最终变成直径5.5至36毫米的线材。以往,工艺调整主要依赖于经验的估算,而现在,系统能够实时采集温度、速度等各类数据,并自动提供最优参数建议,实现了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的转变。而涵盖高线生产、质检、入库和发运全周期的高线MES系统就像一张巨大的信息网,将原本孤立的生产环节紧密地链接在一起,实现数据跟踪和追溯。
山西新泰钢铁有限公司设备副厂长刘名伟表示,系统24小时监控关键点,一旦出现异常将自动预警,及时采取应急措施,达到了预先管控、提升质量的目的。自系统投用以来,成效显著,质量控制指标提高5%,产量提高2.1%,吨材成本降低7%。
在厂区,可以说智能化运用场景无处不在。在智能管控中心,所有工序的实时生产画面、生产数据在巨大的电子显示屏上全方位、无死角地被呈现出来,各个环节的生产情况可以随时互通、一目了然。作为公司生产运营的“智慧大脑”,智能管控中心集成了生产、能源、设备、环保、安全、物流等多维度业务,不仅能实时分析数据,还能快速预警潜在风险,为企业科学决策提供坚实支撑。
山西新泰钢铁有限公司信息化建设处处长韩云峰表示,在实际生产中,企业通过生产运营系统、MES、EMS等系统的深度联动,让生产工序像精密钟表般自动流转,真正实现了生产流程的智能化。更值得一提的是,还打通了MES、WMS等多个关键系统,实现了客户、供应、生产到销售、财务全链条的高效协同与智能化运作。
科技赋能传统产业,智能制造加速升级。目前,山西新泰钢铁有限公司可生产12.9级高强冷墩钢、齿轮钢20CrMnTi、汽车用ML40Cr等特钢产品,年产能达80万吨,已授权44项专利,其中9项发明专利、35项实用新型专利,一个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现代钢厂正在加速形成。
韩云峰表示,未来,企业将持续深化创新,加大研发投入力度,紧盯钢铁行业智能化前沿技术,推动5G、人工智能与生产制造深度融合,不断探索智能制造新边界,坚守绿色发展理念,以智能化技术赋能低碳转型,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企业力量。
(陈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