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海深处铸忠诚 初心致远践使命
—— 记山西灵石昕益旺岭煤业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矿长王茂华
本报记者 张 琦
煤海深处,乌金翻涌。
作为山西灵石昕益旺岭煤业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矿长,王茂华的身影频繁出现在山西灵石昕益旺岭煤业有限公司井下各工作面的作业现场、智能化集控中心、主题党日活动现场……他将理想信念熔铸于矿山发展,用创新智慧点亮安全之路,以科技赋能引领智慧变革,用实际行动谱写出了一曲奋进赞歌。
创新管理 守护生命红线
“只有生产环境安全,企业的生产经营才能正常运转,才有可能持续创造价值和利润。”这是王茂华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在王茂华看来,班组职工是事故隐患的制造者,更是事故隐患的排查者,只有不断提高班组职工的危险源辨识能力,才能有效消灭制造事故隐患的无意识行为,提高安全自保的能力。
因此,王茂华亲自带队,组织部室、队组管理人员以及技术骨干,对井下所有工作岗位工种开展了包括1次年度辨识、4类专项辨识、1次岗位辨识在内的“141”风险辨识评估,及时管控安全风险,营造安全可靠的作业环境。
与此同时,王茂华创造性地提出了在讲工作任务前,讲事故警示教育、讲风险、讲隐患、落实管控措施和隐患整改“三讲一落实”的班组安全管理模式。在此模式下,班前会既是工作安排会,又是职工辨识风险的学习会,职工对岗位风险的辨识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思考,安全生产总体状况变得更加稳定可控。
王茂华在煤矿安全管理方面的创新不只有这些,他还组织编制了各岗位工种“应知应会”手册,通过手指口述不断提高各岗位职工识别危险的能力,增强了职工防范事故的应变能力,杜绝了事故隐患的产生。在他的带领下,职工的安全自保意识不断提高,旺岭煤业安全生产水平得到切实提高。
“我们以后还要建立更加坚实的技术保障体系、更加高效的应急救援体系,把‘安全阀’拧得更紧更牢。” 王茂华目光望向入井通道,语气坚定。
锐意进取 引领智慧变革
走进旺岭煤业的智能化集控中心,大屏上数据跳动,显示器上智能化设备让人为之惊叹,这样的场景离不开王茂华主导的智能化改革。
多年来,王茂华带领团队攻坚克难,顺利通过了智能化矿井验收。从此,矿井实现了“采掘设备智能化、系统运行自动化、固定岗位无人化、设备监控可视化、信息传输集成化”的目标。
“智能化不是要用冷冰冰的机器替代人工,而是要把职工的作业内容从重体力劳动转变为轻体力劳动、脑力劳动,要让大家的劳动强度降下来。现在,我们实现了智能化,矿工们都从‘黑脸汉子’变成了‘蓝领工匠’,告别了以往的苦累脏险。”王茂华高兴地讲述着矿上的变化。
如今,旺岭煤业每月可节约电费20万元,智能化综采工作面实现了集中控制一键启动;采煤队人员人均工效提高了1.5倍,人均吨数提高了48吨;掘进队操作人员人均工效提高了1.7倍,人均掘进提高了0.5米。这些数字的背后,正是王茂华对“少人则安、无人则安”理念的生动诠释。
忠诚担当 彰显初心本色
翻开王茂华的笔记本,文字密密麻麻,既有理论学习的心得体会,更有破解工作难题的灵感,笔记本几乎成了他解决问题的“工具箱”。
“我是党员、是党支部书记,我有责任带领大家不断学习、创新、提高工作水平,有时候不知道怎么做,就看看笔记,希望自己能够学以致用。”王茂华这样说,也照此做。工作中,他始终牢记自己的党员身份,从来不怕啃“硬骨头”,面对难题总是全身心投入,带领团队攻坚克难。
矿上存在设备不灵敏的问题?那就让它灵敏起来!
生产成本高,材料消耗大?那就让它降下来!
面对问题,王茂华很“较真”。他成立了科技创新工作室,带头研发了电机车语音信号报警触发装置,改变了原有触发装置不灵敏、不可靠、频繁损坏的状况,保证了列车语音报警信号的可靠性。此外,他还研发并使用W钢带成型冲孔流水一体机,极大地节约了生产成本,并使回收钢带得以重复利用,降低了材料消耗,全年为矿井节约资金约500万元。
满腔热血洒矿山,几度春秋写辉煌。王茂华以坚定的理想信仰筑牢对党忠诚的基石,用初心不渝、矢志拼搏擦亮能吃苦、肯奉献的担当底色,用实际行动在煤海深处写下了最动人的奋进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