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苑”社区的“宜居”密码
“搬进城后,社区给找了工作,老人有地方吃饭,孩子上学也方便,这日子以前想都不敢想!”左权县宜居苑社区居民杨明华的话语,道出了左权县城区安居苑、宜居苑“两苑”移民社区3788名搬迁群众的共同心声。作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左权县通过创新治理、发展产业、优化服务,让1562户搬迁群众实现了从“挪穷窝”到“稳得住、能致富”的跨越,书写了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的生动答卷。
产业为基:筑牢致富根基
“两苑”社区的文化墙上,一组数据格外醒目:1770.28万元投入全县村级(联村)46.4WM光伏扶贫电站,348万元扶持种植养殖业……这些数字背后,是左权县为搬迁群众铺就的“致富路”。
2021年“左权黑山羊”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后,城区精准发力,两年累计投入348万元发展育种养殖项目,目前已为群众带来20余万元收益金。在光伏产业领域,全县村级光伏电站不仅为搬迁群众提供稳定分红,更创造了大量就近就业岗位。
就业是民生之本。每年“春风行动”招聘会都会准时走进“两苑”社区,2024至2025年的专项招聘会上,20余家省内外企业带来汽车、电子、新能源等行业岗位,左权县人社局、妇联等部门现场提供政策咨询,帮助1319名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确保“户户至少一人就业”。
在安居苑社区,一座投资490万元的帮扶车间正在筹备中。项目负责人介绍,车间投产后可提供250个岗位,年人均增收1.2万元,社区集体经济年增收30万元。核桃加工、服装制造等5个项目已排队入驻,这里将成为移民社区的“经济心脏”。
服务暖心:破解生活难题
“以前担心搬进城没人管,现在社区比亲人还贴心。”68岁的安居苑居民杜牛和说。傍晚时分,宜居苑社区的36盏路灯点亮回家路,这是2024年用15万元市级衔接资金安装的“民心灯”,照亮了群众的幸福生活。
针对社区750余名60岁以上居民的需求,2023年11月“老年餐桌”正式运营。2025年,安居苑社区更计划投资80万元建设“垂直养老综合体”,32个老年宜居单元与一层餐厅形成集助餐、托养、医疗于一体的服务体系,既解决照护难题,又能年增收9万元,让民生工程成为“经济资产”。
社区还配套建设了幼儿园、图书阅览室、文体活动室等设施,实现“一老一小”全照料。“孩子在社区幼儿园上学,我在老年餐桌吃饭,日子美得很。”居民郭小虎的话道出了大家的幸福感。
治理创新:从“异乡客”到“主人翁”
“刚搬来时,总觉得自己是外人。”这曾是搬迁群众普遍的心态。为此,“两苑”社区创新党建引领“六二”一体化管理模式,通过建强社区党总支和居委会,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和便民服务中心,构建“党总支—党支部—党员中心户—党员”“社区—网格—楼栋—搬迁群众”双四级治理体系,让群众办事不再“两头跑”。
“五星一保障”奖补机制更激发了群众活力。2024年,115户家庭获“孝善敬老星”“创业能手星”等表彰,发放补助和奖励资金16.77万元,其中2.3万元用于大学新生奖励。
社区引入“枫桥经验”,建立“居民议事厅”,推行“积分制”“红黑榜”,让居民参与治理。春节送春联、端午包粽子、中秋品月饼……传统节日活动中,居民自发策划组织,从“旁观者”变“参与者”。“现在社区事就是自家事,我当楼栋长两年了,感觉特别有价值。”居民吴艳丽说。
从“物理搬迁”到“精神扎根”,左权县“两苑”社区用产业筑牢根基、用服务温暖人心、用治理凝聚力量,让搬迁群众真正实现了“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随着乡村振兴的推进,这里的幸福图景愈发清晰。
(霍淑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