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8 月 6 日 星期 版面导航首页|晋中日报|晋中晚报
上一篇  下一篇 2025年8月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榆社县

创新“五位一体”模式 驱动山区养殖全链振兴

本报讯 近年来,榆社县深挖山区资源禀赋,以肉牛产业为突破口,创新推出“政府+银行+企业+保险+农户”五位一体发展模式,推动全县养殖产业由“散养户自给自足”向“全产业链增值”跃升。截至目前,全县养殖场圈舍面积达18万平方米,年产值突破3.5亿元;带动养殖农户户均年增收近3万元。

县乡村三级联动,筑牢产业发展根基。科学设置产业发展架构。榆社县构建“县指挥、乡专班、村公司”立体发展架构。榆社县党政主要领导挂帅,成立县级肉牛产业发展指挥部,统筹规划全县养殖布局与资源调配;乡镇层面设立养牛专班,负责产业落地与农户动员;村级创新成立25个强村公司,形成“县有示范园、乡有养殖区、村有合作社”的立体发展架构,实现从顶层设计到基层落实的全链条贯通。

规划明晰产业发展路径。出台《榆社县肉牛增量提质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明确“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管理、产业化经营”的发展路径,建立“规划引领+项目驱动”的实施机制。累计投入8000万元建成25个标准化示范基地,落地30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35个,养殖模式实现从“散养散户”向“集中连片”的根本转变。

定期研判解决产业发展难题。针对养殖环节的难点堵点,榆社县建立“整改—验收—销号”闭环管理机制,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判解决。累计奖补养殖场(户)1917户,兑现产业纾困、见犊补母、贷款贴息、粮改饲补贴等资金超3700万元,以真金白银的投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肉牛产业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

科技创新驱动,锻造产业发展优势。龙头带动,优化产业生态。榆社县积极引进牧乐嘉畜牧科技等3家行业龙头企业,整合要素资源,构建起“选育—养殖—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发展体系,实现产业价值的深度挖掘。通过创新“村企合作”“托管代养”“公司+基地+农户”等联农带农模式,高效整合企业资本、技术、市场与农户劳动力、场地资源,形成发展共同体,实现资本、技术、劳动力高效融合。

良种筑基,抢占技术高地。依托龙头企业构建核心种源优势,榆社县支持牧乐嘉畜牧科技建成省内领先的西门塔尔能繁母牛胚胎移植实验室,开展性控冻精及胚胎移植技术研究,胚胎移植成功率达50%以上,技术水平稳居全国前列。通过良种改良,全县肉牛品质显著提升,出栏肉牛市场溢价率达20%以上,从源头增强产业竞争力。

饲草破局,降低养殖成本。榆社县挖掘本地17万亩玉米秸秆资源,推行秸秆与优质饲草混贮模式,实施每亩20元深翻补贴,优先保障本地养殖户使用,秸秆饲料化利用率提升至85%以上。同时,推广《养殖场青贮饲料生产技术导则》等标准化技术,指导养殖户采用低蛋白低豆粕多元化饲粮配制技术,降低饲草料成本12%以上,实现资源高效利用。

校地联手,开展技术服务。榆社县通过深化与山西农业大学“产学研用”融合,创建“三诊三改”服务体系。“三诊”即组织农技专家每月巡回问诊、季度集中会诊、突发情况急诊,“理论+实操”培训实现县域养殖户全覆盖;“三改”即指导养殖户改传统散养为分段饲喂,改粗放管理为数据监测,改自然繁育为冻精冷配、胚胎移植,实现疫病防控率100%,犊牛成活率提升至92%以上,养殖标准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高。

创新金融产品,破解产业发展瓶颈。普惠金融减轻农户融资压力。针对山区养殖户“缺资金、怕风险”的核心痛点,榆社县联合金融机构创新推出系列金融产品,构建覆盖全产业链的金融服务体系。农商行推出“金牛贷”低息产品,实行活牛抵押贷款、存量贷款无还本续贷,将还款年限延长至3年,减半分红支付期限,切实减轻农户融资压力。

保险兜底保障农户轻资产运营。保险公司开发1.7万元/头的专项保险,覆盖死亡风险与价格波动风险,实现“农户轻资产参与、拎包养殖”,大幅降低入行门槛,该模式吸引1917户农户参与养殖,形成“金融活水润产业、农户增收有保障”的良性循环。

产业链金融激活市场主体活力。在产业链延伸环节,榆社县推出“青贮贷”专项产品,对建设硬化永久型青贮设施的养殖场按体积给予定额补贴,规模场凭饲草采购票据获得相应比例补贴,今年计划投入1.4亿元实施肉牛提质、屠宰加工、牧草水培项目,贯通“饲草—养殖—加工—销售”全链条,配套建设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推动循环利用率超90%,构建起育种、养殖、加工、流通紧密衔接的绿色产业链体系,产业整体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

榆社县以机制破题、以科技赋能、以金融护航,将山区养殖劣势转化为特色产业优势,探索出一条政府搭台、企业引领、科技支撑、金融助力、农户受益的山区县域产业振兴新路径,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任媛 程煜媛)

所有内容为晋中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