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8 月 14 日 星期 版面导航首页|晋中日报|晋中晚报
上一篇  下一篇 2025年8月1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博会亮点早知道(一)

晋中以文物保护活化利用传承历史文脉

第七届山西文博会将于8月21日至25日举办,其中晋中展区将紧紧围绕本届文博会“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加快文化强省建设”主题,突出晋商故里特色,重点展示商代夔龙纹立耳铜鼎、商兽形觥、明代黄绿蓝釉琉璃鸱吻、《昌黎先生集考异》影印本,以及入选“考古中国”重大项目的钟村墓地沙盘、灵石资寿寺壁画等,彰显我市在文物保护与活化利用领域的工作成效。

龙纹琉璃砖复制品:这组龙纹琉璃砖烧制于明代嘉靖到万历年间,由20块珐华彩釉面高浮雕琉璃砖构成,是明代琉璃烧制技艺的杰出代表,反映了当时山西地区高超的琉璃烧制水平。介休琉璃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刘开宝于甲辰龙年等比例复烧出龙纹琉璃,运用非遗技艺实现文物“归家”,并于2024年荣登CGTN央视国际频道,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非遗传承,彰显了大国工匠精神。

故宫太和殿屋脊瑞兽复制品(琉璃烧制技艺):这套脊兽是在故宫太和殿屋脊兽原有造型的基础上,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等比缩放,体量在保持原造型的基础上放大了3倍。整套作品按骑凤仙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狎鱼、獬豸、狻猊、斗牛、行什的顺序排列,与原作形制一致。作品采用了一体塑形烧成的创新技艺,改良了传统琉璃烧制技艺中大型作品(造像)分块拼装的传统技法,保持了作品的完整性,提升了流畅性和艺术效果。并在塑形细节上,体现出了相较官氏琉璃制式更为灵活、多变的特点。

商代夔龙纹立耳铜鼎:灵石县博物馆馆藏、国家一级文物,现借展于晋中市博物馆。馆际之间借用文物是博物馆常见的合作形式,既可以丰富展览内容,提升展览质量,促进文化交流与共享,推动行业发展,又能扩大文物影响力,传承文化,使更多文物通过交流展出得以与观众会面,能让更多人了解其背后的历史文化价值,增强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鼎是古代烹煮器物。1985年1月出土于灵石旌介村。该鼎通高33.4厘米、口径25.20厘米,重7.1千克。直立耳、耳上部较厚、方唇、侈口、折沿,弧腹微鼓,圜底,三柱足。上腹部饰六短扉。外腹壁及外底部有较厚的烟炱痕。颈部以6条短扉分隔4个两两相对的夔龙,夔龙张口向前,曲体卷尾。夔龙底部以雷纹为地纹。该器物口沿内侧铸有铭文“丙”。

钟村墓地沙盘:由昔阳县钟村墓地等比例缩放制作,长50厘米,宽25厘米,高15厘米,材质为玻璃钢,形象展示了钟村墓地考古发掘成果。该墓地由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和昔阳县文物所组成的联合考古队进行考古发掘,截至目前,共清理古墓葬13座,其中5座为夏商墓、8座为战国墓,出土各类文物50余件(套)。此次发掘的5座夏商墓均为高等级墓葬,墓葬集中分布,排列有序,近方形的墓圹,流行多人葬,器物箱放置随葬品。钟村墓地是目前夏商之际黄土高原东部发现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墓地,暗示着山西东部太行山区域存在一个高等级的文化族群,丰富了人们对夏商时期古代中国的再认识,为研究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政治格局开辟了新的考古视角。(王志敏)

所有内容为晋中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