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展区好戏连台多场演出等你来看
第七届山西文博会期间,晋中馆综合形象展示区将不间断播放晋中城市形象宣传片《遇见晋中》。展会期间,不仅有太谷秧歌、形意拳、寿阳傩舞、左权小花戏等传统文艺演出活动,还有机器人交互式体验、双色明信片活版印刷、木版年画制作等互动体验活动。
太谷秧歌,也叫“晋中秧歌”“祁太秧歌”,最初是劳动者伴随着农事活动而传唱的一种民间小调,后在吸收借鉴和融合外地民间艺术的基础上,逐渐发展成为独具地方特色的民歌体系。2008年,太谷秧歌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最突出的特征是一戏一曲,一个剧目、一个曲子,剧名即曲名,大部分题材源于当地的民间生活,信手拈来、幽默诙谐,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
形意拳发源于太谷,是集健身、演艺、技击于一体的体育项目,具有深远的传统文化内涵,2011年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形意拳之“形”指的是外在形象,肢体在运动中所表现出的动作举止,意示此拳“远取诸物,近取诸身”,吸取多种动物之特长;形意拳之“意”指的是内在意念意识。该拳要求“心意诚于中、肢体形于外”,外在之形与内在之意合而为一,故称之为“形意拳”。
傩舞被称为民间艺术的“活化石”。傩舞“爱社”俗称“耍鬼”,是极为古老稀有的傩舞形式,表现的是黄帝大战蚩尤的传说故事。这一艺术形式现今仅流传于寿阳县平头镇一带,2008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随着岁月流逝,傩舞“爱社”逐渐从一种严肃的祭祀性仪式活动转变为祭祀与娱乐相结合的民俗活动。
左权小花戏是左权县的一种综合性民间艺术形式,集歌、舞、戏于一体,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2014年11月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小花戏的戏剧情节幽默诙谐,有构成小戏形式的戏剧矛盾冲突,有歌、舞、戏三者紧密结合的特点。小花戏代表作品有《开花调》《筑路哥哥》《打樱桃》《送小姨》等曲目。 (王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