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态+”为笔 绘就农文旅共生新篇
![]() |
孔氏乡郝家村仙踪岭景区。 李振华 摄 |
![]() |
华北柴鸡正在觅食。郑晓飞 摄 |
晨曦初现,昔阳县孔氏乡云雾氤氲,羽色鲜亮的华北柴鸡在茂密林间穿梭觅食,爪下是蓬勃生长的黄精、党参等名贵药材。这幅生机盎然的图景,正是孔氏乡以“有机鸡”为轴心,深耕产业链、撬动多产融合,在绿水青山间奋力书写乡村振兴新答卷的生动缩影。
在孔氏村一处占地50亩的果园里,山鸡随处可见,在果园刨食。“林下养鸡”模式成为典型,不仅减少了果园人工除草成本,鸡群翻动表层泥土、吃掉害虫、粪便肥土,还改善了果园微生态。
孔氏乡郝家村仙踪岭农文旅产业发展顾问刘文山介绍,孔氏乡以林下经济作为产业融合的核心突破口,源于对生态优势和市场潜力的双重考量。当地以养殖土鸡、种植中草药、森林康养、观光旅游为主,对龙岩土鸡的饲养从源头把控优质鸡苗培育,确保品质;通过田间地头散养,打造“有机”金字招牌;再向下游发展精细化加工,打造特色餐饮体验,甚至开发药膳产品,与中草药基地形成联动。
在丁峪村土鸡厂的15亩山坡上,散养着200多只土鸡。负责人张书明说:“以前在家只种点玉米,收入不多。后来想着养鸡,就开始养土鸡。现在主要喂玉米、麸皮,让它们在山坡上自己刨虫子吃。这些土鸡从养殖到现在基本不生病,体质很好。”
方台村依托板栗园散养土鸡,通过“集体托管+到期分红”的形式,极大促进了农户增收。
方台村驻村第一书记刘伟介绍,依托1500亩板栗园饲养的龙岩土鸡,食物来源主要依靠板栗园树下虫子与地里各种中药材。因喂养地地势高、生长环境好、活动空间大、饲养周期长,土鸡肉质紧实。同时,龙岩土鸡养殖带动了方台村95户脱贫户增收。
郝家村仙踪岭景区充分利用其相对独立、生态优良的土地资源,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山西仙踪岭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大力发展立体高效的林下经济。林阴之下,黄精、党参、穿地龙等名贵药材蓬勃生长,与自由漫步的鸡群、科学圈养的野猪共同构成和谐共生的生态循环系统。
孔氏乡并未止步于养殖环节,而是前瞻性地布局了从优质鸡苗繁育、科学生态散养,到精细化加工,直至终端餐饮消费的全产业链条,其价值在每个环节都得到深度释放,为农户带来持续增收的源头活水。更令人期待的是,一座集科研、教育、体验于一体的中草药研学科普基地正在加速建设,未来将成为传播中医药文化、连接产业与公众的重要窗口。
山西仙踪岭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冯强说:“基地建成后,游客不仅能品尝到我们的‘有机中药鸡’、生态野猪等特色美食,入住太行民宿,还能深度体验——在林下亲手辨识、采摘地道药材,了解它们的功效;观察生态循环种养模式;参与药膳制作。这将是集生产、观光、研学、康养于一体的沉浸式体验。我们要让游客带走的不只是农产品,更是对生态农业、中医药文化的认知和共鸣,最终,把孔氏乡打造成以‘生态’为底色的特色农文旅目的地。”
孔氏乡以一只鸡“鸣响”产业振兴号角,用一方山林孕育多元财富,借一缕药香涵养文化底蕴,正走出一条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协同并进的特色发展之路。这曲回荡在太行山麓的“融合”乐章,不仅奏响了当地百姓增收致富的幸福旋律,更为资源型地区乡村产业的绿色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充满活力的“孔氏样本”。
(郑佳兴 杨京津 李振华 郑晓飞
郭佳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