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引育留用人才好生态 催生创新高效发展新动能
——寿阳县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综述
![]() |
寿阳县委2025年人才工作暨“大院大所”合作对接会。 |
人才是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更是赢得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近年来,寿阳县锚定“争当发展排头兵、建设幸福新寿阳”目标,牢固树立并深入践行“大人才观”,以开放包容的胸襟打破地域壁垒,以创新务实的举措激发人才活力,以真情周到的服务涵养发展生态,精心构建“引才、聚才、用才、留才”全链条工作体系,让八方英才在寿川大地扎根成长、施展抱负,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智力动能。
筑巢引凤:
以全域视野聚天下英才
“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拘一格,靶向聚智”。寿阳县打破传统引才思维,构建起覆盖机制、渠道、保障的全域引才体系,让人才总量与质量实现双跃升。
机制创新拓宽引才路径。寿阳县创新建立县委联系专家、高质量发展顾问、决策审核三项机制,建成700余人规模的多元化人才专家库,聘请30名涵盖政治、经济、法律等领域的专家组成“智囊团”,为县域发展提供精准智力支撑。2025年启动的“十百千”人才行动计划,将推进“大院大所”建设作为人才工作“一号工程”,通过“揭榜挂帅”“柔性引才”等模式,聚焦有机旱作农业、智能化煤矿等重点领域靶向引智,让“智力外援”高效破解产业关键难题。
集中引才构筑开放通道。每年7月的“集中引才月”已成为寿阳引才的“金名片”,县领导带队赴北京、上海、太原等地“叩门招才”;依托省委“人到山西好风光”、市委“大学牌”载体,深度链接46所省内外高校与科研院所,累计为煤炭、农业、物流等重点领域引进各类人才350余人,新鲜血液的注入让传统产业加速焕新。
制度保障为人才安心托底。修订完善《寿阳县引进人才支持人才就业创业优惠政策》《寿阳县支持人才创业创新十项措施》《寿阳县乡村振兴“三类”人才扶持办法》等制度11项,从就业创业、项目扶持到生活保障,以制度创新打通人才服务“最后一公里”。
产才共振:
以平台高地促创新转化
“让人才有舞台、有成果、有价值”,寿阳县紧扣“大院大所+企业+产业”协同逻辑,搭建产才融合平台,推动智力资源转化为发展势能。
校地合作加速成果转化。去年以来,与21所“双一流”高校优势学院密集开展19场洽谈、35场专题座谈,徐明岗院士团队西洛镇科研基地、中煤科工机器人中试基地、造纸新材料中试基地、有机旱作农业中试基地等一批高能级平台落地见效,推动校地合作从“点状突破”迈向“深度融合”。今年4月,成功举办“大院大所”合作对接会,与中国农业大学、四川大学、山西农业大学等高校挂牌建立7个领域智库工作站,显著推动“纸上成果”向“地上产业”转化。成立智库综合办公室,统筹全县各领域智库工作站实现人才需求精准对接与服务。
特色品牌引领行业标杆。传承弘扬“马首农言”农学精神,连续举办高水平旱作农业研讨会,聘请62名特聘专家提供智力支持。连续两年成功举办智能化煤炭产业发展大会,促成“科技矿场”工作站落地及多项关键技术合作,推动政产学研用各方同向发力、共解难题。目前,全县已建成6座智能化煤矿、82个智能化采掘工作面,今年,正全面铺开4座煤矿智能化改造,力争年底建成10座智能化煤矿,传统产业焕发科技新生机。
用心留才:
以生态沃土育发展动能
秉持“以行动温暖人才,用真情留住人才”理念,寿阳县在“引育留用”全链条持续发力,营造拴心留人的一流发展环境。
重奖激励激发创新活力。召开优秀企业家表彰大会,以“真金白银”彰显尊才诚意,奖励5名“功勋企业家”、10名“优秀企业家”、20名优秀个体工商户。表彰55名“优秀人才”,确定14名“县委联系专家”,对5支服务县域高质量发展的科技创新团队各给予10万元重奖。精心摄制《人才蔚起 逐梦寿阳》《才聚寿阳 筑梦未来》《引凤兴“寿” “阳”帆逐梦》等优秀人才创业纪实片,广泛宣传先进事迹,在全社会大力营造“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的浓厚氛围。
真情服务构筑暖心家园。善用春节等人才返乡契机,举办“汇聚寿川沃土、共话家乡发展”座谈会,深入交流,共谋发展。定期召开寿阳籍在外优秀人才恳谈会,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引导在外人才情系桑梓、反哺家乡。近两年累计走访慰问人才76人次、团队23支。高标准建成并投入使用16套人才公寓,形成“一寓两厅四吧五站”人才服务联盟发展理念,切实解决人才“住有所居”后顾之忧,全力保障人才“住有宜居、心有所归”。
风劲帆满海天阔,奋楫潮头逐浪高。站在中部地区加速崛起的历史方位,寿阳县将一以贯之深化“大人才观”,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全球智慧,以更加务实的举措厚植产业沃土,让各类人才在寿阳这片发展热土上共享机遇、共筑梦想、共赢未来,为奋力谱写“争当发展排头兵、建设幸福新寿阳”的辉煌篇章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创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