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黄花”撑起集体经济“致富伞”
—— 介休市张兰镇大甫村以特色产业赋能乡村振兴
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该如何让沉睡的资源“活”起来、让集体经济“强”起来、让村民腰包“鼓”起来?近年来,介休市张兰镇大甫村以中央扶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项目为契机,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
大甫村紧抓政策机遇,锚定特色产业方向,盘活闲置资源、深耕黄花菜种植加工,用“红色引擎”驱动“金色产业”,用一朵小小的黄花菜,撑起了乡村振兴的“致富伞”,奏响了党建引领下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人乐章。
党建破题 激活闲置资源“新动能”
“以前村里的旧小学空着,荒草丛生,看着都可惜。现在改造成黄花菜加工车间,机器一转,集体和我们都能受益,这都是党支部的好谋划!”提及村内的变化,大甫村村民满脸自豪。
面对村内闲置资产利用率低、集体经济增收乏力的难题,大甫村党支部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将破解发展瓶颈的目光投向了闲置小学。经过多次调研论证,党支部决定以“物业出租”模式,发展黄花菜初加工项目。依托闲置小学校舍,投入资金,建设黄花菜蒸箱、烘干、包装等标准化加工设备,配套晾晒场地与冷库,购置专业农业生产机具,构建起从鲜菜处理到成品储存的完整初加工链条。
项目建成后,村集体将加工场地及设备出租给介休市农丰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收取稳定租赁费用,预计项目收益率可达6.3%。同时,合作社在村内流转土地100亩用于黄花菜种植,通过“加工+种植”的联动模式,有效抵御了黄花菜市场价格波动风险,为集体经济增长装上了“稳定器”。
党建赋能 筑牢产业发展“硬支撑”
黄花菜产业要长远发展,品质是核心。大甫村党支部牵头制定“三统一”管理模式,即:统一种植标准、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采摘时间,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同时,在初加工环节配备专业生产线,通过清洗、杀青、烘干、包装等标准化流程,最大程度保留黄花菜的营养与风味,让“小黄花”变身高品质产品。加之汾平高速公路穿村而过、毗邻东夏线,紧邻汾河灌溉区,交通便捷、水源充足,为黄花菜产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让“小黄花”真正具备了走向大市场的底气。
党建惠民 共享增收致富“甜果实”
大甫村始终把“富民”放在首位,通过多重路径带动村民增收:土地流转让闲置土地“活”起来,农户获得稳定租金;采摘高峰期提供大量就业岗位,让村民实现就近务工;合作社与农户签订订单种植合同,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题。目前,大甫村已建成年加工能力200吨的初加工车间,种植黄花菜100亩,黄花菜产业已初具规模。
从闲置资产到“致富车间”,从零散种植到规模产业,从集体经济薄弱到增收渠道拓宽,大甫村以党建为引领,让小小的黄花菜焕发大能量,走出了一条党建强、产业兴、百姓富、乡村美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武德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