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9 月 27 日 星期 版面导航首页|晋中日报|晋中晚报
下一篇 2025年9月2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经济提质与产业增效齐头并进

—— 我市开辟煤炭产业智能化引领、绿色化驱动、高端化突破转型发展新赛道

本报记者 郭 娟

晋商故里脉络里,“黑金”沉淀,既是镌刻过往印记的产业根基,更是积蓄今日转型力量的资源底气。

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强调,要努力在推动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上迈出新步伐,奋力谱写三晋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市委五届十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晋中市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努力在推动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上迈出新步伐、奋力谱写三晋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晋中新篇章的实施意见》,明确了要大力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扛牢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政治责任,持续深化能源革命,推进煤炭产业优化升级,有序释放先进产能,加速煤矿数智赋能,因地制宜推广绿色开采技术,推动煤炭产业由低端向高端、煤炭产品由初级燃料向高价值产品攀升的具体实现路径。

作为传统煤炭大市,稳住煤炭基本盘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我市始终坚持以“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为引领,扛牢能源保供政治责任,纵深推进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全市能源供给保障能力持续增强,能源结构调整步伐不断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能源领域项目建设提质增速。

主动谋 敢破局——

加速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

强化能源高效供给

能源转型,说起来是“换道”,但对晋中这样的资源型城市而言,实则是“破局”——既要打破多年形成的产业路径依赖,更要在新旧动能转换中找到新坐标。煤矿智能化转型,正是我市实现这一 “破局” 的现实路径和核心引擎。

走进中煤昔阳能源有限责任公司白羊岭煤矿智能化调度指挥中心,巨大的屏幕上闪烁着各种数据和监控视频,工作人员轻点鼠标,就能远程操控井下的设备。“以前靠人工机械化割煤,时刻得盯着设备、留意安全。工作面实现智能化后,我们在地面调度室就能远程操作,精准作业,安全又轻松。”白羊岭煤矿智能化主管郭强介绍,锚定建设国内领先的智能化煤矿目标,近年来,企业先后累计投入约9564万元,建成1个智能化综采工作面,实现了“记忆截割+自动跟机”,建成2个智能化掘进工作面,实现了“掘—支—运”自动化联动。同时,完成了主煤流运输系统从综采工作面到原煤仓的全部集中控制,“数智革命”为企业带来了安全与效率的双提升。

透过白羊岭煤矿的智能化实践,我市能源产业转型的鲜活图景正清晰铺展 —— 以技术赋能打破传统生产的路径依赖,靠智能管控激活安全高效发展的新引擎。

这一具体实践的推进,与我市对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整体谋划高度契合。市委书记常书铭在推动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市级座谈会上强调,要把能源转型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正确认识、主动顺应形势变化,加快煤矿采掘面智能化改造,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分级分质利用,推动煤炭产业由低端向高端、煤炭产品由初级燃料向高价值产品攀升。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将煤矿智能化建设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坚持“稳中向智”,加快智能化技术与煤炭产业融合发展,广泛应用普及远程监控、自动化支护系统等智能化采掘工作面,推动煤炭产业向着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迈进。目前,全市已累计建成22座智能化煤矿,全市范围内所有煤矿都普及了智能化工作面,全市先进产能占比97.88%,位居全省前列。全市原煤产量连续4年保持在1亿吨以上,煤炭行业工业增加值在全市工业中的占比持续稳定,能源“压舱石”更加稳固。

与此同时,坚持“稳中向绿”,积极推进矸石充填、无煤柱、小煤柱等绿色开采技术,从生产源头上做到节约资源、能源。全市共有4个地方所属煤矿项目入选全省绿色开采煤矿建设名录,进一步夯实了我市煤炭产业绿色转型的根基。

挖潜能 育新机——

深入拓展煤炭多元化利用

激活循环经济活力

煤炭智能绿色转型的核心,在于打破“以煤为燃料”的单一认知,转向全要素、多维度的多元利用。煤矸石的“重生”是多元利用的基础环节。

今年6月,寿阳“双千万”吨级煤矸石高值化利用绿色循环百亿产业园启动建设,以煤矸石处置“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落地原则,推动“一平台、一基地、七项目、一工程”建设,引进煤矸石分级分质、低热值煤分离、生态土制备以及胶凝材料生产等项目,培育高低浓度瓦斯和乏风综合治理项目,着力构建“煤炭绿色循环+清洁能源+生态修复”的产业体系。

煤矸石的高值化利用,为我市煤炭智能绿色转型筑牢了 “减废” 根基,而要实现煤炭资源的高效开发与清洁利用,对煤层气这一 “伴生清洁能源” 的深度挖掘同样关键。

常书铭在调研时强调,要做好煤层气就地消纳利用和上中下游产业招引,全面提升煤层气投资开发和综合利用水平。

近年来,我市锚定加快非常规天然气基地建设这一重要机遇,集中力量攻克开发难题,在区块建设、技术革新、管网布局等领域持续发力,推动非常规天然气实现稳产增储。同时,企业积极响应煤层气发展的战略部署,强化项目支撑,促进煤层气增储上产。

众多参与其中的企业里,山西凯嘉煤层气发电有限公司作为全省 “专精特新” 中小企业标杆,紧跟煤层气发展的战略方向,走出了一条“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的发展路径,年发电量可达3.7亿度,相当于一年可利用的纯瓦斯为1亿立方米。

山西凯嘉煤层气发电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武东岐告诉记者,目前,企业已构建起“传统能源+新能源+技术服务”三位一体的产业格局,重点涵盖瓦斯发电、光伏发电、技术等多个领域。“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化绿色能源战略布局,在瓦斯发电领域中为更多的发电企业提供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服务方案,为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黑黢黢的煤炭除了通过燃烧发出光和热,还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变换出许多新形态、新产品。灵石经济技术开发区锚定新型工业化方向,逐步构建起绿色、智能、高效的现代煤化工产业生态。目前,已形成“规模与质量并重、速度与效益齐增”的良好态势,其中聚源煤化300万吨/年项目成为我市规模最大、产业链最长的转型标杆。

从“煤”到“焦”再到“精细化工品”,从单一资源输出到多元产品矩阵,灵石经济技术开发区逐步构建起“煤—焦—化—电—气”一体化产业链,向下游延伸出LNG、硫酸、液氨、纯氢等产品,实现了煤炭资源的“吃干榨尽”,形成“煤—焦—化”横向耦合、“上下游联产”纵向延伸的产业生态。

树标杆 强引领——

聚焦打造煤炭产业示范基地

创新提供晋中样板

寿阳县作为全国重点产煤县,兼具产业底蕴与智能先发优势。

市委副书记、市长刘星在寿阳县调研时强调,要扛牢使命任务,坚定有序推进转型发展,重点抓好能源转型、产业升级和适度多元发展,大力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立足当地能源、农业、生态、区位等资源优势,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在出精品上下功夫,推动资源优势更好转化为发展优势,加快资源型经济转型步伐,在全市发展大局中展现应有担当。

以煤炭先进产能占比100%为起点,该县充分发挥新元煤矿作为全国首座5G智能化开采示范矿的引领作用,驱动生产流程持续优化与资源要素高效配置,着力打造集智能化煤机制造和智能化煤炭生产于一体的智能化煤炭产业示范基地。

在持续深化煤矿智能化建设水平进程中,一方面加快推进煤炭产业和数字技术一体化步伐,实现煤矿智能化开采,在建成6座智能化煤矿和82个智能化采掘工作面的基础上,今年全面铺开另4座智能化矿井建设,继续引领带动全市智能化建设工作。

另一方面,同步推进智能煤机建设,以先进装备支撑煤炭开采效率与安全水平双提升。奥泰集团作为寿阳县煤机制造的领军企业,自实施智能煤机研发制造战略以来,智能掘进机、智能采煤机、智能掘锚机等设备以及配套的智能油缸、智能电控箱等零部件已陆续生产。

与此同时,始终坚持能源安全与绿色发展并重。在加快优质产能释放的同时,纵深推进“充填开采”“无煤柱开采”“煤与瓦斯共采”等绿色开采技术,逐步实现分选提质、矸石不出井,推动全县大宗固废以及矿井水综合利用项目建设。

当煤炭智能化建设迈向更高水平,科技与人才是产业升级的核心驱动力。为此,寿阳县积极帮助企业与高校精准对接,目前与中国矿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正在实施的产学研项目共有8个。

随着科技合作与人才培养工作持续落地,寿阳县进一步聚焦智能化建设关键抓手,深入推进各类项目实施,着力形成 “项目为王” 的浓厚氛围。坚持把煤矿减人、增安、提效作为智能化建设的根本目标,按照打通“信息壁垒”、消除“信息孤岛”的建设思路,实现煤矿安全、质量、效率与效益“智”的提升。

以“一块煤”为基石,又以“一块煤”来破题,如今的晋中,正书写着从传统能源大市向具有比较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跃升的生动实践。晋中,在能源转型的道路上,方向愈发清晰,脚步更加坚定。

所有内容为晋中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