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校地企合作 赋能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本报讯 (记者张子珂)在庆祝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之际,9月25日,山西农业大学科技成果发布展示暨路演对接活动在晋中国家农高区举办。本次活动由省科学技术厅指导,山西农业大学(省农业科学院)与晋中国家农高区(太谷国家科创中心)联合主办,采取“线下+线上”联动方式,集中展示“十四五”期间学校在农业科技领域的重大成果,推动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新动能。山西农业大学党委书记廖允成、副校长李捷,省科学技术厅二级巡视员袁春田,副市长梁艳萍参加活动。
农业科技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支撑。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紧扣“156”战略举措,打好“农高牌”,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大力推进“晋创谷·农高区”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与山西农业大学协同发展、双向奔赴,推动优质农业项目在晋中这片沃土上实现精准对接、开花结果。
晋中国家农高区一直将科技创新视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建立有机旱作农业创新成果库,引进国家谷子改良中心,出台《晋中国家农高区支持科技创新政策十条》,积极申报首批农业科技大市场示范区,致力于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山西农业大学自校院合署改革以来,聚焦全省“特”“优”农业高质量发展需求,整合资源、优化布局,依托160多个省级以上科研平台,实施重大科技工程。截至目前,已成功推广农作物新品种300余个、农业新技术100余项,转化各类科技成果543项,为全省农业科技贡献率超过63%提供了坚实支撑。
此次活动不仅是山西农业大学科研成果的重要“展示台”,更是深化校地企三方合作的“连心桥”。有利于进一步打通科创项目与资本、产业对接的渠道,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带动“特”“优”农业提质增效。
签约仪式上,8项具有重大市场潜力的科技成果成功签约,涵盖大豆、小麦、玉米、高粱、谷子、苹果等作物新品种,总金额达570万元。在成果展示与路演环节,山西农业大学集中展示了“十四五”期间在特色品种、智慧农机、有机旱作、农产品加工等六大领域的代表性成果,10个项目依次登台路演,包括“内陆盐碱土改良新技术”“丘陵山区智能覆膜播种机器人”“晋汾白猪优质肉产业化开发”等前沿课题,线上线下互动热烈。